繼去年的紀錄片《南京》與今年3月份的《黃石的孩子》之后,另一部同樣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紀錄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上周起開始在本地上映,雖然有影院只做票價5元的公益性放映,但上映4天還是獲得了將近11萬元的票房,躋進本地票房排行榜前五強。這部紀錄片是由海外華人自發募集捐助資金拍攝而成,據制片人介紹,影片將在全國各大城市持續放映,所得票房利潤也將全部捐出,作為支持二戰歷史研究的基金,他還希望這部片能夠成為中國首部真正的公益電影。
與《南京》單純表現史實不同,《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將聚焦調整到人性層面,透過張純如采訪經歷中遇到的人與事、情與痛,穿插她的父母、朋友們動情的敘述,以及通過幸存者、日本老兵、甚至日本右翼的不同聲音,表達了對這段慘痛歷史的哀悼,影片運用羅生門的敘述方式,從多個角度揭示了大量鮮為人知、令人震撼的鏡頭。
對于紀錄片《張純如》,接受記者隨機采訪的很多觀眾都表示讓他們覺得最震驚的是日本右翼出鏡大放厥詞。在紀錄片的后半段,紀錄了張純如在《南京浩劫》一書出版之后遭受了來自日本右翼勢力方面的恐嚇。除此之外,亦有日本本土的記者出鏡表示因為寫作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書而被恐嚇以擔心到家人的安全,不得不隱姓埋名,舉家搬遷。隨后就有日本右翼勢力分子出鏡,畫面中這位日本右翼分子對著鏡頭說,所謂的南京大屠殺都是編造出來的,而那些幸存者也是在政府的指使下訓練出來的,所有照片和日本軍人的日記也是偽造的。他甚至說其實日本軍人當時只殺了幾千人,根本沒有中國人說30萬之多。這位右翼分子的采訪,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在影片的放映現場就激起了很多觀眾的義憤。
張純如父母均有出鏡
張純如的父母在紀錄片《張純如》中也有出鏡。兩位老人家在退休之前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在張純如死后,她母親將工作重心放在的為女兒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上。
對于張純如的自殺,一直有猜測是因為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太過沉重,以致于張純如心理上不勝負荷。但是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完成了《南京浩劫》一書之后,張純如有5年的時間過得很正常。她生了小孩,并開始創作新的題材。根據影片展示的她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看法是,歷史并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是那些作惡的人在戰爭之前都是普通百姓,使她對人性本善產生了懷疑。
時報記者 周昭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