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子冰壺隊昨天在韓國奪得世錦賽冠軍的消息在國內引起了轟動。今天下午,當她們從韓國飛抵北京首都機場后,數十名守候的記者把她們團團圍住,一向很少有人關注的中國冰壺姑娘面對大堆相機和話筒,感到受寵若驚,在賽場上以沉著冷靜著稱的隊長王冰玉,在這一刻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短短6年,中國女子冰壺隊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這樣的成長速度在世界冰壺界堪稱奇跡。但是,在今天的輝煌成績背后,又有誰知道中國女子冰壺隊員為此付出的艱辛?
記者在首都機場見到了專程從哈爾濱趕到北京的隊員們的家長,說起姑娘們的成長經歷,家長們個個動容。
“這幾個女孩太不容易了。”柳蔭的母親王波說,“我女兒是在2000年開始在哈爾濱隊練冰壺的。那時,她們連個專門的冰壺訓練場地都沒有,每天只能在滑冰館,等著其他冰上運動隊訓練結束后再上冰訓練,哪一天不是練到半夜三更才睡覺?”
岳清爽的母親劉鳳梅也頗有感觸:“那時,冰壺運動剛剛在中國開展,其地位遠不如速滑、冰球等項目。因此,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冰壺隊的訓練往往被安排在晚上10點以后。”
一次次看到女兒在半夜兩點才結束訓練,劉鳳梅很心疼,她曾經苦口婆心地勸女兒放棄。“女兒原先是練速滑的,因為身體條件不太好,2000年前后,她在教練的建議下改練冰壺。說實話,看到冰壺運動當時的條件那么差,我曾強烈要求女兒別練了。”
在幾位家長中,除了王冰玉的父親王大軍是一直支持女兒練冰壺外,其余幾位家長都曾或多或少地向女兒提出過反對意見,這一狀況直到2003年才發生了改變。
那一年,以哈爾濱隊為班底的中國女子冰壺隊在亞冬會上力壓日本、韓國等強隊奪得冠軍,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冰壺運動來說,是一個巨大突破,也正是這一成績讓國家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開始考慮將冰壺作為一個潛優勢項目進行發展。
在國家的扶持下,王冰玉、柳蔭、岳清爽等5名隊員從哈爾濱來到北京,開始享受國家隊的待遇,生活和訓練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這讓幾位姑娘的家長逐漸放了心。
這幾名隊員也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從2003年開始,中國女子冰壺隊進入了跳躍式的發展階段,盡管在此期間她們也經歷過低谷,不過,一個個歷史性突破的成績卻是她們留給世人的最深印象。
“我很早就看好這個項目在中國的發展前景,”王冰玉的父親王大軍今天向記者表示。中國女子冰壺的發展過程與他10年前的預測完全吻合。
王大軍是一名青少年冰球教練,對冰雪項目的發展有著專業人士的判斷力。1995年中國從日本引入冰壺項目后不久,他就發現,冰壺項目因為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要求相對較低,而對運動員的技巧、敏捷和智慧等素質要求較高,因此,這一項目非常適合中國人。2000年前后,王大軍把即將初中畢業的王冰玉帶上了冰壺場地,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女兒學會一個體育專長,為今后考大學加分。沒想到的是,女兒竟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并闖出了自己的天地。
不過,和所有競技運動一樣,冰壺運動員要達到最高水平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據柳蔭的母親王波介紹,這5名中國隊員都是20歲剛出頭的年輕姑娘,卻個個都患有關節炎。“每天多則十個小時,少則七八個小時在冰上訓練,因為技術動作的需要,隊員經常單腿跪在冰面上,長此以往,膝關節因受冷或輕或重地落下了炎癥。”
冰壺運動被稱為是紳士運動,幾名中國女選手看起來也都是文質彬彬,這項運動在外人看來似乎不需要運動員付出太大的體力,其實不然。岳清爽的母親劉鳳梅想起了女兒常說的一句話,“搓地都快搓暈了。”可別小看運動員搓冰面這個簡單動作,由于瞬間的運動強度大,技巧性又很強,上臂肌肉拉傷或疲勞性損傷都是冰壺隊員的職業病,劉鳳梅心疼地說:“女兒一年到頭地喊胳膊痛,這樣的苦頭可不是一般女孩能頂下來的。
中國女子冰壺隊的5名隊員,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雖然沒有哪一名隊員的家庭十分富裕,但至少也都是哈爾濱市的工薪階層子弟,她們在家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在外都是“回頭率”很高的美貌女子,是什么原因讓她們鐵心為冰壺運動付出如此艱辛的努力呢?
王冰玉的話很有代表意義,“我們都喜歡那種通過斗智斗勇最終獲得勝利的成就感,這也許就是冰壺運動的魅力所在。我們也相信自己選擇冰壺是正確的,我們的所有付出都不會白費。”
正是因為每個隊員心中都抱著堅定的信心,中國女子冰壺隊克服了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對此,領隊李東巖也有強烈的感受,“隊員的心很齊,她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
在本次世錦賽之前,岳清爽曾打電話告訴母親劉鳳梅:“我們這次去韓國,就是要拿世界冠軍回來。”劉鳳梅原本沒把女兒的話當真,直到中國隊站上冠軍領獎臺的那一刻,才終于意識到女兒與隊友們是一群敢打敢拼又有著遠大志向的姑娘。現在,劉鳳梅反倒有些擔心了,“對于明年的冬奧會,姑娘們一定是有想法的,我當然也希望她們能成功,但千萬不要被壓力壓垮了。無論最后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她們都是最棒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