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東南部的國家體育館,其灰色調外表與老北京城灰磚灰瓦一脈相承。在奧運期間,體操、蹦床、手球比賽及殘奧會輪椅籃球的比賽將在這里舉行。同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它卻常常被當作鳥巢和水立方的背景而被人忽略。實際上,這座“低調”的建筑也擁有與鳥巢的鋼結構、水立方的膜結構一樣“重量級”的亮點——國內跨度最大的鋼屋頂。更加不為人知的是,在它的地下,還變廢為寶地利用了8萬噸首鋼的廢鋼渣。日前,國家體育館終于掀開了神秘的面紗,正式完工并交付使用。
鋼屋頂“推”了倆月
“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瞧著就好!”國家體育館工程總指揮沈永山以最樸實的開場白介紹國家體育館。這座國字號體育館總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足足容得下11個標準足球場,55萬立方米的空間讓兩萬人坐在看臺上還顯得挺寬敞。
國家體育館南北長144.5米,東西寬114米,其屋頂跨度之大不僅創下了國內之最,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體育館中跨度也最大。最讓人驚訝的是,盡管架起屋頂的每根龍骨自重就達4到6噸,但給人感覺卻絲毫不笨拙——波浪形的屋頂輕巧地架在玻璃幕墻上,猶如藝術體操中的帶操般充滿輕盈的韻律感。正是為了這個輕盈感,國內專家會就先后召開了26次。
據介紹,碩大無比的鋼屋頂分為6部分分別吊上拼裝平臺。經過無數次試驗,建設方決定采用國內首創的“雙向張懸滑移施工”的屋面施工法。專家們決定用最“土”的辦法——在軌道上涂黃油,讓8個機器人,即液壓助力器來推動碩大的鋼屋頂就位。
總指揮沈永山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還有幾分激動,“那是2006年的5月6日早上6點56分。”怕有閃失,施工方特意比原定時間提前兩個多小時開始,“我們沒敢叫‘滑移’,而是稱之為‘試動’,龐大的鋼屋頂穩穩地滑動了20多厘米。”有了技術做保障,第二次滑移達到80厘米。由于跨度太大,每推一點,都有感應器監測其受力變形情況,進行調整后再焊接固定,就這樣,鋼屋頂“推”了近兩個月才完全安裝到位。
“腳踩”8萬噸廢舊鋼渣
眾所周知,體育館周圈是看臺,其四周的承重比中間部位要大得多。地下水在四周的擠壓之下,會把場館中間的地板頂起來。按照最初的設計,打算用塑混凝土壓重中間部位來解決這一問題。但3.5萬立方米的混凝土造價的確過高,時逢首鋼廢舊鋼渣正準備處理,鋼渣與混凝土的比重相同,但成本則大大降低了。于是,國家體育館地下就埋入了3.5萬立方米、8萬噸的首鋼廢舊鋼渣,既節省了成本,又變廢為寶。
“全部鋼渣都經過檢測,完全符合環保要求,不會有任何污染隱患。”工程總指揮沈永山肯定地說。
頭頂國內跨度最大的鋼屋頂,腳踩8萬噸首鋼廢舊鋼渣,這個鋼頭鋼腳的“孩子”長得結結實實。
“像做家具一樣做看臺板”
由于雙向滑移技術的應用代替了傳統的搭建腳手架,因此在鋼屋頂滑移的同時,室內也在同步進行看臺板的澆注作業。
“我們的看臺板不是預制好的,都是現澆的。”沈永山特別強調說,“像做家具細活兒一樣做看臺板。”他解釋說,現澆的好處在于沒有接縫,整個看臺完全連為一體,大大增強了抗震性。
利用地下水調節館內室溫
國家體育館鋼屋頂的屋面板面積達28000平方米,設計方憑借屋面板和朝南的玻璃幕墻綜合利用太陽能。100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以提供地下2萬平方米的車位照明。
體育館還配備了雨洪利用系統,將降水收集起來,導入4000立方米的3個蓄水池,用來綠化澆灌和洗車。
近年來的新技術——地下水源熱泵也在體育館派上用場。北京地下水常年在8攝氏度左右,通過抽調循環,使之與空調相配合,調節館內室溫,為整個館內55萬立方米的空間提供舒適的溫度環境。
發布廳可做數字影院
國家體育館分為主賽館和熱身館兩大部分。主館比賽場地為3000平方米,固定座位18000席,可增設臨時座位2000席,總座位20000席。而位于其北部的熱身館與其一般大小,館內的活動看臺能夠整體移動,使熱身館在半小時內即可快速轉變成可容納幾千人的比賽館,進行如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項目的比賽以及部分極限運動、器械健身、形體訓練等,鋪設臨時冰場設備后,還可變為冰上運動場。
此外,熱身館還可舉辦發布會、時裝秀場、中小型演唱會、戲劇、展覽、展示、洽商會、博覽會等。
位于首層西側的新聞發布廳,可同時容納250人,配有同聲傳譯等先進的專用設施。考慮到賽后利用,它還可用于舉行聯誼會、小型發布會、時裝秀等,甚至可轉換成小型數字電影院。 (記者 姜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