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懷念光輝歲月悲嘆辛酸結局
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女將們威震四方,為國家爭得無上的榮譽。那是中國女子圍棋的黃金時代,沒有任何一名男棋手敢輕視,她們與男人們同場作戰(zhàn),無論國內還是國際賽場,都有驚人表現。
孔祥明、芮乃偉橫掃日本女子棋壇;芮乃偉、張璇、楊暉、華學明、豐蕓先后出戰(zhàn)中日擂臺賽,戰(zhàn)績不俗;楊暉和華學明則在富士通杯斬落了武宮正樹和大竹英雄。這些“事件”在當時造成的轟動,不亞于拿了個男子世界冠軍。正是有這一批才華橫溢的女英雄存在,讓整個中國女子圍棋屹立世界之巔,她們驕傲而寂寞,獨孤求敗。
孔祥明“女清源”為情所困漸行漸遠
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全面落后于日本,日本老太太伊藤友惠一人就將中國眾多高手打得找不著北,更別說起步較晚的中國女棋手了。
到了1973年,情況完全發(fā)生了變化,中國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女棋手首次在世界上嶄露頭角,一亮相便讓人瞠目結舌。孔祥明與陳慧芳在和日本的小川誠子二段的較量中打成平手。此后幾年,不斷提速中的中國女子圍棋很快就超過了日本。
1976年中國代表團訪日是中日圍棋對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聶衛(wèi)平狂起旋風,七戰(zhàn)六勝,擒下日本頭銜王藤澤秀行和石田芳夫,而女將孔祥明則七戰(zhàn)連捷,幾乎將當時的一線日本女棋手全部降服。孔祥明這一戰(zhàn)績猶如當年東渡扶桑的吳清源,被譽為“女清源”。
1978年,孔祥明以15戰(zhàn)全勝的驕人戰(zhàn)績獲得中國首屆女子圍棋個人賽冠軍,1980年擊敗日本南善已,成為中國女棋手戰(zhàn)勝日本九段的第一人。
1991年,在與聶衛(wèi)平婚姻破裂后,孔祥明八段負氣出走日本。在與兒子相依為命的歲月里,棋也漸漸遠去。
芮乃偉“女國手”異國漂泊回歸無期
繼孔祥明、陳慧芳之后,中國又涌現出大批優(yōu)秀女棋手,1982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芮乃偉再創(chuàng)七戰(zhàn)全勝佳績,此后,日本女棋手掛起了免戰(zhàn)牌,中國女棋手便直接與日本男棋手爭勝,并且戰(zhàn)績不俗。
作為史上第一個女九段,芮乃偉的這個成績也是歷史性的,從一群男人中一盤盤殺出來,這個“九段”貨真價實,含金量極高。
1987年,所謂“三峽事件”改變了芮乃偉的命運,即芮乃偉和張璇不顧隊領導打招呼,到日本棋手房間下棋,回來之后,芮乃偉和張璇分別被隊里處罰,取消了部分比賽的資格。性格倔強又視棋如命的芮乃偉反應特別強烈。
1988年,芮乃偉在升上九段后,依然無棋可下,萬念俱灰的她于1989年離開了國家隊,1990年出走日本,希望在那里可以下棋。但保守的日本圍棋界經過討論,決定不接納這個異國女子。芮乃偉和丈夫江鑄久轉戰(zhàn)美國。
經過艱苦的努力,1999年,韓國棋院決定吸收芮乃偉和江鑄久為客座棋手(后轉為正式棋手),聽到這個消息后,芮乃偉不顧一切地飛到韓國。芮乃偉的到來,極大地刺激了韓國女棋手。從1993年至2003年之間的十次世界女子棋戰(zhàn),芮乃偉八次奪冠,成為當之無愧的女子圍棋第一人。
這些年,“芮兄”每天不間斷地和韓國小姑娘們混戰(zhàn)廝殺,參加各種比賽,從各個方面對韓國女子圍棋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韓國人知恥而后勇,“打敗芮乃偉!”成為韓國女棋手的群體目標,韓國女子圍棋由此進入高速增長期。
芮乃偉對韓國圍棋男棋手也帶來了絕對刺激,2000年,芮乃偉在韓國“國手戰(zhàn)”中,打敗李昌鎬取得挑戰(zhàn)權,決賽中2:1戰(zhàn)勝了曹薰鉉奪冠,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國手”,轟動了韓國和世界棋界。即便今天,中國國內棋手能連過曹李師徒十指關的,也沒有幾人。
如今,芮乃偉在韓國落了腳,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回歸之路更加漫長了。
張璇“賢內助”功成身退眷戀家人
“三峽事件”之后,1991年,想換個環(huán)境的張璇也去了日本。留學期間,聰穎的張璇很快掌握了日語,掙來了工資,可以養(yǎng)活自己,但還是沒什么棋可下。1995年,聽說國內形勢不錯,想家的張璇覺得回來也無妨,柔順的她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此時,中國女子圍棋雖然沒有到百廢待興的程度,也停頓了很長時間。重新回到棋盤的張璇沒費太大力氣,即成為中國女子圍棋的新霸主,拿到了多個全國女子冠軍。
1997年,張璇和男棋手一起征戰(zhàn),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殺入第十一屆“天元挑戰(zhàn)者決定戰(zhàn)”,最后不幸被常昊淘汰。以后,張璇的等級分還打到了全國前十名。1998年,第五屆“寶海杯”世界女子圍棋賽中,張璇奪冠。
嫁給常昊后,張璇飽受爭議,因為比常昊大八歲,而且常昊拿了六個世界亞軍,似乎也歸罪到張璇的身上。對張璇來說,蒙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重壓之下的她始終認為,家是最重要的。照顧家庭、照顧夫君,還要熱愛圍棋,要將重振中國女子圍棋的重任交給張璇,既不公平,也不現實。
淡出一線的張璇,仍然獨霸前四屆建橋杯女子圍棋賽,對中國女子圍棋來說,不知是悲哀還是喜悅。
葉桂、黎春華“堅守者”無奈只為生存奔波
和前幾位女俠不一樣,還有一群始終不曾離開的小字輩葉桂、黎春華等人,堅守著中國女子圍棋這塊陣地。同樣是媽媽棋手級別,她們對圍棋的態(tài)度令人肅然起敬,不過,境遇一直不太好。
當年的葉桂曾在新秀杯上連克羅洗河等高手奪冠,又在中日NEC杯新秀對抗賽上挫敗日本男子棋手,還在正官莊杯三國擂臺賽上五連勝,但這些不能改善她的生存狀況。幸虧得到建橋集團的聘任,才有基本的收入。而葉桂的師姐黎春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還不得不為生計奔波。這兩位武漢女棋手即便有機會出來下棋,因為沒有正規(guī)系統的訓練,時常不能保持好的心態(tài),很難再有上乘發(fā)揮。
中國圍棋女輩中,華學明是非常值得稱道的一位。當運動員時,成績不俗,淡出一線后,擔任圍棋隊領隊一職,始終為女子圍棋比賽和培養(yǎng)女棋手操勞。如果前面那些因為個人原因和體制原因,或主動或被迫離開的女棋手,都能留下來,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盡心盡力,今天的中國圍棋一定不會是這樣。
現狀:頻頻碰壁不堪回首
最近,中國女棋手在國際賽場上頻頻碰壁,棋盤上稀里嘩啦的殘局看得讓人心痛。
2000年,首屆興倉杯,中國棋手無緣決賽,韓國棋手勝利會師,代表韓國出戰(zhàn)的芮乃偉奪冠,亞軍為韓國趙惠蓮;
2001年,第二屆興倉杯,仍是代表韓國出戰(zhàn)的芮乃偉奪冠,亞軍為韓國樸智恩;
2001年,徐瑩奪得貴陽國際圍棋節(jié)女子挑戰(zhàn)賽冠軍;
2003年,首屆正官莊杯,老將張璇闖入決賽,最終倒在室友、代表韓國出戰(zhàn)的芮乃偉劍下;
2004年,第二屆正官莊杯,韓國棋手包攬四強;
2004年11月起,正官莊杯改為團體擂臺賽,芮乃偉代表中國出戰(zhàn),中國連奪兩屆冠軍,其中葉桂和王祥云分別有兩個五連勝;
2006年11月,首屆大理旅游杯決賽也演變成韓國人內戰(zhàn);
2007年3月,沒有“大姐大”芮乃偉的中國隊,丟了正官莊金牌;
2007年10月,首屆遠洋地產杯女子世界圍棋比賽中,十六強中占據半壁江山的中國棋手僅張璇和曹又尹兩人進入八強,最終都未能殺到決賽,代表韓國出戰(zhàn)的芮乃偉九段和韓國棋手樸智恩包攬冠亞軍。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一直盼望著新生力量的出現,遺憾的是,等到今天還沒有訊息。
鏈接:當打女將皆老矣
芮乃偉九段:1963年出生(目前代表韓國)
張璇八段:1968年出生
華學明七段:1962年出生
徐瑩五段:1972年出生
葉桂五段:1974年出生
黎春華四段:1973年出生
其余:都是低段位,大部分初段或二段,年齡分散在上世紀80、90年代。80年代斷檔明顯,好棋手寥寥;90年代棋手,青澀稚嫩,還拿不出手。
訪談:常昊的夫人張璇八段
希望后輩們多一些壓力
回想我們小時候,學棋比現在條件差很多,當時孔祥明、芮乃偉她們像大山一樣橫亙在我面前,我壓力特別大,生怕自己下不出來,要是下不出來,被打回老家去,那就完了。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催促我更加努力。
看著中國年輕的棋手們一次次輸給韓國人,心里特別著急,但沖鋒陷陣不應該再靠我們這些老棋手,她們應該盡快成長起來,挑過重擔。下棋是需要天分的,更需要努力,希望中國圍棋盡快出不止一個,而是一批有天分又努力的女棋手。
旅韓棋手芮乃偉九段
沒有永遠的天才
年紀大了,棋總歸會越來越不行的,對這一點,我認識得很清楚,現在努力點,是為將來“死”得慢一點。在韓國這些年,親眼看到那些女孩子的進步,要長棋沒有訣竅,就是下功夫,多比賽,多訓練。我是用功論者,有時候人家說這個是天才,那個是天才,聽了很好笑。在我的字典里,沒有永遠的天才,只有永遠的努力。所以,我會說這個人棋才不錯,不太會說這個人是天才,因為我不相信這個。
韓國的圍棋環(huán)境還是不錯的,女棋手可以參加全部男棋手的比賽,此外,還有一些屬于女棋手自己的比賽,男棋手不能參加,讓需要提高的人多下棋,這是最實在的。
至于訓練,女孩子們都各自參加了一些“會”,比如“笑笑會”等,和男棋手一起訓練,好像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趙惠蓮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她很少參加大家的活動,聽說經常在網上下棋,自己訓練。
我覺得中國隊幾名90年代出生的小姑娘還是相當不錯的,不比韓國弱。
記者手記:當局者迷自釀苦果
孔祥明、芮乃偉和張璇三位圍棋女俠的生命軌跡,表現了中國女子圍棋的一段歷史。
以史為鑒,避免再錯,才能不斷進步。從女英雄們的命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體制下的中國棋院或當局者至少有兩點失誤:
第一,獨孤求敗之下,認為女子圍棋可以不要搞了。因為沒有了對手,搞下去成了卡拉OK,自娛自樂。今天看來,這樣的觀點多么膚淺和短視。只要努力,沒有永遠的弱者。如果放棄,強者很快就會成為被人嘲弄的對象。
再就是對人才的態(tài)度,人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女子圍棋正在咀嚼不重視人才的惡果。如果中國棋院當年能給棋手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加上好的環(huán)境和政策,那要改寫歷史的,可能是中國女子圍棋。留不住人,怎么能留住輝煌的女子圍棋?
官方說法:中國圍棋隊領隊華學明
增加獎金將適得其反 女孩子們需要更多的是磨練
作為國家隊教練,我每天都在關注中國年輕棋手的情況。棋院的訓練抓得還是比較緊的,姑娘們也有壓力,也在努力,我們要給她們一些時間,相信她們。不要總在潛意識里給她們灌輸她們不如前輩,不如男棋手這樣的思想,如果總這樣想,不給她們鼓勁,這棋就沒法下了。
現在中國棋院也很重視女棋手的問題,也制定了一些政策向女棋手傾斜。從2000年開始,定段賽特別增加了兩個女棋手名額,從2001年開始,集訓隊的女棋手人數也從4個增加到了8個。女子圍棋比賽也在增加,國內棋戰(zhàn)有建橋杯、百靈杯、精英賽、新人王和新秀杯U15五項比賽。
但沒有一項比賽像建橋杯這樣,連辦了五屆。建橋集團的周總提過兩次,想在2009年把冠軍獎金增加到20萬。我個人是不同意的,拿人家那么多錢,到了國際上就是輸,這錢好意思拿嗎?現在的水平沒有達到拿這個獎金的資格。可以通過增加“新人獎”、“敢拼獎”獎項和獎金,這樣可能合理一些。如果有一天中國女子圍棋真站到很高的高度,拿著高額的獎金,心里也踏實。另外,現在女子圍棋市場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把價格抬高,別的人接不上,女子圍棋反而會萎縮。
明年有智力運動會,中國棋院下決心要狠抓女子圍棋,女子圍棋底子薄,也許效果會明顯些。要給女棋手們找教練,增加她們的訓練,男幫女的機制還要引入。現在女棋手的棋相對還是不夠緊,斷層之后基礎不夠穩(wěn),現在進集訓隊的女棋手是矮子中拔高子,不像我們那個年代,有才華的優(yōu)秀棋手太多了。
以芮乃偉為代表的那一批人都非常厲害,像我這樣的都是剩下來的,一大批人都出國了。我是沒有冒險精神的人,沒有選擇去日本,現在回頭看,在國內也挺好的。我們那個年代,不下棋沒有出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誘惑太多,要讓現在的孩子像我們那樣去下棋,太難了。
2002年之前,我還是世界前四名,到今天,情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小姑娘們再不努力肯定是不行了。我個人更看好90年代出生的女棋手,80年代層次不夠厚,出現了明顯的斷層。
以前輸了棋我特別難過,覺得自己后半盤不行了,那不是給自己輸棋找理由找借口,而是覺得現在的女孩子前半盤有問題,是在給她們找原因,前半盤棋下得好壞,跟對棋的理解力有關系,理解力這種東西得慢慢來,不是可以強求的。今年建橋杯決賽,王祥云對鄭巖兩盤前半盤就特別別扭,她們還需要努力啊。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