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多哈亞運會上遭遇女團首輪比賽即被淘汰的噩運后,中國女網在過去的20多天里,又不斷地爆出負面新聞。
先是部分隊員的職業精神受到指責,接著是李婷、孫甜甜這對奧運金牌組合關系惡化不得不分拆,再加上彭帥公開質疑中國網協在中國大獎賽上的一些舉措不公平。一時間,曾一次次以歷史性突破示人的中國女網,陷入了輿論紛爭之中。
而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以彭帥謀求單飛為代表的網球界“地震”,就已經把中國網球的另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中國網球界引為驕傲的“國際戰略”運動員培養模式,正在逐步表現出中國網球最高管理者所不曾預料的負面效應。
獎金收入越來越高,牢騷不滿越來越多
12月12日,多哈亞運會網球女雙比賽,李婷/孫甜甜以0∶2負于一對中國臺北選手。賽后,在說到中國臺北選手的斗志格外高昂時,李婷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有300萬新臺幣的冠軍獎金,她們能不拼嗎?”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聽聞此言,下意識地說道:“我可以把獎金給得更高,只要她們能拿到冠軍”。孫晉芳隨后表示,“獎金的高低絕不應該成為部分隊員在比賽中失利的借口,因為中國網球在獎金分配上從來沒有對運動員吝嗇過”。
從2002年開始,在“國際戰略”的指導下,為獲得比賽經驗、提高自身水平,中國女網常年征戰于各項國際職業網球賽事,隨著成績的不斷提高,中國女網所獲得的比賽獎金也水漲船高。中國網球協會在1年前就已經表示,中國女網選手在參加國際賽事時,已經從兩三年前參賽經費全部由國家投入,到去年的比賽獎金所得已超過國家投入。
與此同時,比賽獎金對運動員的分配也持續上漲。依照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規定,國家隊運動員、教練員及其他有功人員可以獲得國際賽事、商業賽事獎金的50%,不過,為了鼓勵網球運動員爭創佳績,孫晉芳表示,網管中心對運動員的獎金分配比例完全可以突破50%的上限,達到65%,甚至更多。
雖然,鄭潔、李娜、李婷等隊員都曾向媒體表示,自己實得獎金從來沒有像網管中心對外宣稱的那樣高,但業內普遍認為,包括比賽獎金、各級政府獎勵、商業贊助等在內,中國女網幾名主力隊員在非奧運和全運會年的年收入應在100萬元到200萬元人民幣之間,奧運、全運會年的收入將更高。
已公開的資料顯示,在中國,目前只有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極少數運動項目的少數運動員,在非奧運、全運會年的年收入能超過100萬元。孫晉芳表示,中國女網隊員的收入在國內體壇絕對是靠前的。但中國女網隊員的收入卻無法與國際同檔次的選手相提并論,因為國外職業選手的比賽獎金、商業贊助所得全歸個人所有。這使得李娜、彭帥等人不止一次地公開對收入表示不滿,而網管中心則一再強調,中國女網隊員全部是國家培養,國外隊員都是個人培養。中外運動員這種身份差異決定了,中國運動員在獲取比賽獎金等收入上不可能與外國選手一樣。
對于部分隊員對收入的不滿,孫晉芳倍感心酸:“有些隊員眼里只有錢,而把國家的培養和她們應盡的責任都拋到了腦后。”
走出國門換來崛起,素質低下引出新憂
中國女網雖然在多哈拿到了女單、女雙冠軍,但李娜、李婷、孫甜甜等幾名主力隊員的表現卻飽受非議。中國女網主教練蔣宏偉批評這幾名隊員的職業素質差,意志品質薄弱,關鍵時刻打不了硬仗。網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陽則表示,打慣了職業賽事的女網隊員們還適應不了綜合性運動會。
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更是對這幾名隊員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幾名隊員是中國女網沖擊2008年奧運會金牌的頂梁柱,恨的是,在孫晉芳這名老女排隊員看來,今天部分女網隊員身上暴露出的問題是難以讓人想象的。
李娜在輸掉亞運會女單半決賽后,坐在孫晉芳身邊觀看女雙比賽。孫晉芳在事后忍不住向媒體抱怨:“看看李娜,輸了球反而輕松了,因為任務終于結束了。你們不知道,前兩天每天比賽贏球之后,她都是愁眉苦臉。她是怕打比賽,怕面對對手。李娜是這次比賽的一號種子,卻沒有一點自信和霸氣,我不知道她怕的是什么?”
“再看看李婷和孫甜甜,”孫晉芳在說到輸掉女雙半決賽的李婷/孫甜甜時同樣不住地嘆氣,“孫甜甜今天高興了,為什么?因為今天李婷的失誤多,幾個關鍵球都是李婷沒有打好,輸球好像沒有孫甜甜的責任。”沒有拚勁、不敢打硬仗、沒有集體主義精神,這些問題在乒羽、舉重、跳水、體操等其他中國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看來,是絕不允許出現的。
回想起自己當年的老女排生涯,孫晉芳不禁感嘆,“時代進步了,培養方式改變了,但老女排的那種精神從來都是中國體育人的一個象征,可怎么就在這幾個女網隊員身上看不到呢?”對高薪收入不滿,敢于公開給國家隊或網管中心的管理政策和方式挑刺,因為意志品質問題受到批評……
正像一些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假如不是當年走出國門開始嘗試“國際戰略”,中國女網身上或許不會出現這些讓人咋舌的劣跡,但中國女網也很可能喪失在世界網壇崛起的機會。
孫晉芳說,“國際戰略”作為中國網球的發展之路肯定會堅持走下去,但對于怎樣解決這些在中國體壇從未出現過的棘手問題,孫晉芳一時也沒想出好辦法。她說:“就當她們都還是孩子吧,是孩子就總有成熟的一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