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強西弱未大變
汪大昭:中國競技體育水平東強西弱的格局是長期形成的,本屆全運會的獎牌分布表明這種格局正在發生漸變。本屆全運會實發362枚金牌,總數列前六名的山東、解放軍、上海、遼寧、廣東和江蘇代表團總共拿去200多枚,在半數左右的大項上有金牌入賬,繼續保持強勢。江蘇包攬了男、女百米金牌,形成了高水平的沖擊團隊,動搖了四川、重慶、廣西的短跑優勢,而江蘇的擊劍、云南的中長跑、廣東男籃、天津女排、上海男排、北京乒乓球等在競爭中的強勢巋然不動。不過,作為奧運爭光的主力,其衡量標準不能局限于全運會奪金,而在于含金量能否達到奧運競爭的要求。
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是正常現象。一方面,一個地區的整體競技實力受限于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另一方面,各項目的水平不會同步提升,總有差異。西部地區正在努力趕超,但這不是一兩屆全運會就能改變的。弱的不弱,強的更強,實現這個美好愿望還需艱苦不懈地付出。
優勢項目放光彩
許立群:本屆全運會,傳統優勢項目競技水平高超、人才儲備豐厚、上升勢頭強勁,為中國代表團備戰倫敦奧運會增添了信心。舉重和射擊提升的幅度非常可觀。乒乓球和羽毛球在全運會上競爭之慘烈甚至超過了奧運會。巧合的是,目前這兩個項目都呈現“男強女弱”的態勢。乒乓賽場,老一代國手王勵勤、馬琳余威尚存,中生代王皓正值黃金時期,許昕和馬龍兩名新生代球員已虎虎生威。羽球賽場,相比林丹在男選手中的絕對統治力,女選手則陷入一片混戰,誰能脫穎而出還有待時間檢驗。
同為打分項目的跳水和體操,處境略有不同。相比體操,跳水項目較早完成了新老交替,北京奧運會上的新科冠軍們大都在全運賽場續寫成功。全運會后,中國體操隊由于楊威、李小鵬、黃旭、陸斌等名將退役,將進行較大的調整。可喜的是,全運賽場杜偉、童英杰、黃秋爽、吳柳芳、楊佩等新人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
弱勢項目有進步
薛原:全運會的項目設置以奧運會設項為標準,意在體現這是“奧運爭光”戰略的重要一環。那些在奧運會上尚難躋身一流、引不起多少關注的項目,“練兵全運”的目標自然應更加明確,更應珍惜參加全運會的機會。在全運會這個層面的砥礪,既是對弱勢項目的一次“摸底”,也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級臺階。
本屆全運會現代五項有22支隊伍、129名運動員參賽,較之上屆,無論參賽隊還是運動員數量都有明顯增長。男女足首次設立兩個組別的比賽,再加上計分方式的傾斜,通過全運會這個杠桿鼓勵各地發展足球運動的意圖十分明顯。自行車項目一直在追求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本屆全運會上創下不少佳績。但是,如何真正在國際比賽中延續這種勢頭,依然是擺在中國自行車運動面前的現實問題。
對于弱勢項目來說,顯然不應只追求在全運會上曇花一現,全運會遠不是終點。
基礎大項勢頭好
陳晨曦、王繼晟:田徑、游泳、水上項目(賽艇、皮劃艇、帆船帆板)作為基礎大項,在全運賽場的成績引人關注,畢竟5個項目122枚奧運金牌的占有量讓任何人都難以忽視。可喜的是,這幾個項目的選手表現可圈可點。田徑場上,男子三級跳遠選手李延熙驚人一躍,跨欄名將劉翔強勢回歸,一批中堅選手在競走、女子投擲、女子馬拉松項目上站穩腳跟。游泳池中,不光劉子歌在女子200米蝶泳項目上打破一項世界紀錄,還有11項亞洲紀錄和17項全國紀錄產生。
水上項目賽艇比賽,參賽省份達到20多個,8支隊伍奪金,整體形勢和后備人才情況看好。
皮劃艇(靜水項目)項目更有新手冒尖,奧運冠軍楊文軍只得到了個人實力最強的單人項目金牌,雙人項目受到年輕小將的猛烈沖擊。帆船帆板項目,雖然周元國、殷劍兩位老將即將退役,但是中國女子帆船整體形勢喜人,徐莉佳正步入運動生涯的黃金期,成為中國帆船帆板項目新的希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