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留下,肯定早死了
棋盤外的諸多事務最終還是影響了他的精進,他的好友兼橋牌伙伴沈君山有一次私下問他:“你的棋怎樣?會不會退?”他苦笑著回答:“退倒不會退,可也不會進呀!”
沈君山為此曾特意寫信給老聶的朋友,說聶衛平的個性和棋風,像大漠英雄,但京城浮華世界,燈紅酒綠的力捧,非退不可,“自古英雄怕進城”。后來在1989年新加坡首屆“應氏杯”的決賽中,此語不幸而言中。
“應氏杯”決賽上功敗垂成,成為聶衛平圍棋生涯的又一重大轉折點,沈君山說,“至此,他作為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
老聶自己卻似乎從未認輸,他收古力等人為徒,盼著弟子代他實現世界冠軍之夢;他開圍棋道場,耐著性子教小娃娃們下棋,希望這些小苗子養性怡情,能從黑白天地間覓得個中玄妙;而他自己,正式非正式的比賽也都不曾中斷,他仍然好勝,仍然牛氣,“只要我不出昏招,誰也下不贏我!”這話是坊間流傳的,向他求證,他笑著說,“是啊,本來就這樣嘛!”
兩年前老聶聽說當年一起下鄉的一個朋友去世了,“他是北京知青,沒有回城,跟一個雞西女知青結了婚,留在農場當農工。”
這個死訊令他震驚,因為這一對知青在當時都是勞動好手,尤其是綽號“野狐貍”的雞西知青,在當時孱弱笨拙的他看來,實在是偶像級的人物。“當時割豆子,我最多割900米,最后動彈不得,她很厲害,幾個小時割一萬米,誰都比不了她,一萬米啊,簡直是天文數字。”
下次再去農場,他想去看看她,“那里條件太苦了,如果我留下,肯定早就死了!”
北大荒到底是人生的財富還是青春的災難,他搖頭說不清楚,“沒有這段生活,一直專心下棋,成就能大過現在嗎?農場的很多知青,都生活在意志崩潰的邊緣,挺過來了,對忍耐力、意志力的鍛煉是巨大的。”
沉吟片刻,他的語氣變得堅定,“對個人來說,可能是種積累和磨礪,但是作為一項政策,肯定是個失誤!幾百萬人下鄉做知青,太荒誕了。”對于一些知青倡議籌建“北大荒知青紀念館”,他坦言“我沒興趣”,“這是歷史造成的錯誤,不必多駐足。有什么啊,都對自個兒過去過于留戀了,過去就過去了唄。”
綜合報道
●聶衛平著名圍棋運動員。1982年晉升九段棋手,1988年被授予“棋圣”稱號。聶衛平九歲學棋,十歲時在北京市少年兒童圍棋賽上奪得冠軍。曾受張福田、雷簿華、過惕生、陳祖德、吳淞笙指導,棋藝大進,運思敏捷,算路精確,靈活善變。
文革時期聶衛平下放黑龍江插隊6年。雖然很少有機會下棋,但聶衛平認為是北大荒磨練出圍棋之道的“境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