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上我確實沒什么可以指導他的了,不過比賽時還是有東西可以說的,但人家是大牌,根本就不聽。”曾有一位教練如此評價馬琳。像這樣敢于指出大牌球員不足的還是少數,因為都是搶手貨,如果球星被管得太嚴,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大不了明年不在這打了,換一家俱樂部。”球員和俱樂部是純粹的雇傭關系,球員對俱樂部沒有歸屬感,也就很難要求他們為俱樂部出更多的力。這很大程度上和目前實現的摘牌制有關,因此已有俱樂部提議改變這種轉會制度,不能讓球員在轉會方面處于絕對主動的位置。
不回報
沒把贊助商放眼里
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說過一件事,有一次,一位中國運動員拿到了贊助商為他提供的獎品,是一輛車,但這名運動員卻在接受采訪時直接表示“我不喜歡這輛車”。在沙拉拉看來,這是足以毀滅乒乓球運動的一句話,“如果贊助商聽到這句話,肯定會想,為什么還要贊助乒乓球比賽呢?”很顯然,這名運動員沒有意識到贊助商的重要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目前的乒超聯賽,各家俱樂部出錢給運動員,請他們打球,當然也有自我宣傳的意愿。然而,每年拿走好幾十萬的球員卻從沒將回報贊助商視為自己的責任,“現在很多中國球員的觀念還是俱樂部在求著他們做這做那,根本就不把贊助商當回事,更不要說想著如何推廣自己的俱樂部了。”
沒主隊 沒感情
-球迷篇
基本上每個乒超比賽日,央視都會選擇比較有看頭的比賽進行直播,然而收視率并不理想,大約只有0.3左右。至于現場更加凄慘,除去拿贈票或組織去的觀眾之外,真正買票進場看球的球迷少得可憐。
一位圈內人士分析說:“這和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特性有一些關系,由于球臺小、球也小,如果單純是要看比賽的話,去現場其實看不清楚,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真正平時自己打乒乓球,喜歡乒乓球的人都不會去現場看球,而那些圍在體育館門口或去現場看球的,大部分是為看明星。”這不禁讓記者想起此前江蘇男隊主場迎戰浙商銀行和上海隊的時候,為對方加油的人甚至比為江蘇隊加油的還要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