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熱度未減
“我當時特想去參加,后來聽說報名非常火爆,自己年紀也這么大了,就沒去。”沒能參加上萬人太極拳展示活動的張大爺稍有些失望。但他表示,大家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就好,“咱中國現在全民健身的氛圍這么火熱,是件大好事啊。”
家住北京天通苑的張長順今年68歲,近年來養成了每天晨練太極拳的習慣。自從迷上太極后,他還常常拉著老伴一起練。“我每天6點就出門,年紀大了,子女們不讓跑步,就打打太極。幾年鍛煉下來,我和老伴都不怎么去醫院了。”
如今,北京很多公園和居民社區里都有完備的健身器材,為市民鍛煉身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在健身中心、體育館和社區器械場地,上至鶴發童顏的老人,下至四五歲的孩童,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或是在健身房中進行器械訓練,或是在游泳館里與水共舞,亦或是在羽毛球場上奮力一搏……每個人都享受著健身帶來的汗水與樂趣。
甘靜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普通白領。從去年開始,她的錢包里多了兩張會員卡:一張是游泳館的,一張是健身房的。“我平時工作比較忙,但還是會抽出時間,堅持每周鍛煉四五次。”甘靜認為,運動并不是運動員的專利,普通人同樣也需要通過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娛樂身心。在去年奧運會期間,由于交通限行,甘靜每天都騎自行車上班。“限行結束后,我都習慣騎車上班了,也成了常態。”甘靜說,她身邊很多有車的朋友,在奧運會結束后,依然會騎自行車上班,既健身又環保。
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我很慶幸自己當過奧運志愿者。”黃鐮鋒是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大三的學生,也是去年170多萬奧運會志愿者之一。
黃鐮鋒說,當初得知學院征集志愿者后,他第一時間就報名了。經過嚴格的考核,黃鐮鋒得到了志愿服務奧運會的機會,并成為西土城地鐵站志愿者服務小組的組長。
“盡管志愿者工作很辛苦,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了學習時間,但是我很滿足,很驕傲。”黃鐮鋒回憶說,去年8月的北京驕陽似火,地鐵站里開足了空調,這讓整天在地鐵站工作的志愿者常常冷得打哆嗦。“可一想到自己是名志愿者,還是會堅持露出最美的笑容來迎接每一位詢問者。”
奧運會結束后,黃鐮鋒參與了一項關于“志愿精神”的課題。在調研中,他發現“志愿服務”在奧運會后逐漸熱了起來,身邊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就連企業招人也更愿意選擇有志愿者經歷的人。
今年,黃鐮鋒參加了“全國臺聯2009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活動。在臺灣,當人們得知他是奧運志愿者時,個個都投來欣賞的目光。“這更加堅定了我以后多參加志愿服務的信念。”
如今,在北京的社區、景點、養老院,隨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據北京市志愿者協會統計,北京現在有志愿者隊伍5萬支,人數超過200萬;包括社區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扶殘助殘志愿者、禁毒志愿者、應急救助志愿者等,累計服務時間超過5億個小時。這個隊伍還在擴大,志愿服務也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場館利用效益初顯
陽光、沙灘、碧水、藍天……不是海灘勝似海灘。朝陽公園曾是北京奧運會的臨時場館,承接沙灘排球比賽。如今,比賽場變身為2.5萬平方米的沙灘浴場,普通百姓也可以零距離接觸“奧運沙”了。
“營業首個周末,就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北京朝陽公園開發經營公司辦公室主任王長民介紹說,朝陽公園還與“同一首歌”欄目達成戰略合作,把沙排主賽場館作為“同一首歌”的駐地,打造全天候綜合文化演藝中心。“此外,我們還把運動員、官員駐地改造成了朝陽規劃藝術館。”
在奧運場館開發上,朝陽公園的做法并不是特例。此前,“鳥巢”、“水立方”就開始了探尋賽后再利用之路。據統計,從2008年10月到今年初,“鳥巢”實現運營收入約2.6億元、“水立方”的運營收入是1.04億元。如今,這兩個奧運場館逐漸形成了以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為主,以日常參觀游覽為輔的經營之路。
此外,5座大學場館也完成了角色轉換,開始為校內外人員服務。作為承擔羽毛球、藝術體操比賽事務的北京工業大學奧林匹克體育館,較早在賽后向社會開放。“到目前為止,訓練館和比賽館利用率基本達到100%。”北工大場館管理中心代理主任劉建萍介紹說,學校還將118間功能用房進行分區,為學生社團活動、就業創業訓練提供場地。
場館對外開放,不僅為本校師生和附近居民健身提供良好的環境,也減輕了學校管理和維護場館的經濟負擔。劉建萍說:“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