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日晚感動世界的開幕式后,3日上海特奧會比賽全面開始。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國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有沒有必要辦特奧會?有!
簡而言之,這是中國為履行推動建設(shè)和諧世界的重要行動,在人文層面凸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再而言之,這不是短短十天的一次體育比賽,它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發(fā)展智障人士等殘疾人事業(yè)的努力和融合的精神,是中國984萬智障人一次難得的節(jié)日,一次展示自我、融合社會的機會。
進而言之,這是眾多中國民眾的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需求,一種強大國度國民的自信包容的展示,一種千年禮儀之邦的道德文化的再現(xiàn)。
特奧倡導的平等包容、尊重人性的精神,是中外文化共同的財富。用影視明星成龍的話說,中國文化中本來就有這種“特奧精神”——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精神內(nèi)涵。
《禮記•禮運篇》中,就提出了要“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天下大同”思想。
在中華民族畢路藍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傳統(tǒng)美德也薪火相傳。中國的慈善文化,多次吸取了外來營養(yǎng),遠如漢朝時期佛教正式傳入,近如晚清西方慈善文化的影響。各種文化的交流融合,終歸于一個共同的人性目標。
當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勇敢地宣布自己家里有個智障姐妹,進而創(chuàng)辦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時,這何嘗不是呼應了中華典籍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
從古代的族田、義祠、善堂,到新中國建立后的五保戶、福利院,都體現(xiàn)著這種人性光芒。
然而,由于客觀歷史條件的約束,在大多數(shù)人還為糊口而努力的時候,我們無法奢望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創(chuàng)造更多的精神文明生活。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某種意義上顯得是那么嚴峻而實際。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中國人民迸發(fā)了他們長期以來的愛心,不僅是為了幫助,更是自我道德觀和生活方式的一種需要。正如籃球明星姚明和音樂家譚盾所說的,他們從特奧選手中得到了很多。
并不僅僅是在特奧會這個特定時期,在上海等很多中國城市,捐贈、看望、義工,已成為不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通過特奧會,這種生活方式也將得到極大范圍地推廣。
事實上,很多對中國并不了解的西方人,通過特奧會,被中國所感動。
加拿大人凱茜陪著智障女兒來到上海參加特奧會,幾天下來,她非常激動地說:“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中國對特奧運動這么重視!感謝上海,我想他們一輩子都會記住這里……”
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要想短時間具備西方高福利國家健全的殘疾人保障體系,并不現(xiàn)實,但中國人一直在努力,無論是政府,民間組織,還是個人。
正如國際特奧會主席施萊佛說,龐大的中國面臨很多重要任務,比如經(jīng)濟發(fā)展等等。他也曾擔心殘疾人事業(yè)被忽視和淡忘,但是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舉辦如此盛大的特奧會,“中國為世界做出了榜樣!”
(記者:肖春飛 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