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連續7屆亞運會穩居金牌榜第一。1990年北京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更是獲得183枚金牌,比第二名的韓國體育代表團(54金)多了3倍有余!多哈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依然一騎絕塵,以163枚金牌遠遠領先第二的韓國體育代表團(58枚)。當中國體育在亞洲一枝獨秀,每每將大量的金牌收入囊中,于是有人突發奇想:如果只以廣東運動員組成中國體育代表團出戰廣州亞運會,比賽是否會更加緊張激烈,金牌數是否能夠繼續穩居金牌榜第一呢?
粵將刮起奪金旋風
隨著易思玲在亞運會首日女子10米氣步槍團體賽和個人賽連得兩金,廣東運動員在家門口掀起了奪金潮。滕志強在皮劃艇激流回旋中摘金,周嘉威稱雄男子100米蝶泳,楊伊琳也隨隊奪得體操女團冠軍……在非奧項目中,廣東運動員表現也同樣出色,吳稚安(搭檔雷瑩)、石磊/張白羽、范文博/陳世瑤已經相繼取得4枚金牌,黃光源、梁文博也都分別在自己的項目中貢獻金牌。截至目前,廣東運動員在本屆亞運會中共計有15人次為中國代表團貢獻12枚金牌。
這次征戰亞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共有148名廣東運動員(男101人、女47人,包含與解放軍隊雙積分女運動員1人)入選,將參加32個大項、113個小項的比賽,屬于歷屆之最。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段世杰也曾指出:“希望奧運項目和非奧項目的實力同樣出色的廣東選手,在廣州亞運會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早在2005年,也就是廣州申亞成功的第二年,就有人提出“不如讓廣東選手組成中國代表團出戰廣州亞運會”的半開玩笑的想法。但想法畢竟只是想法,即使想法很有意思,但也不一定就能成為現實,因為現實中還有諸多難以操作的實際問題。
其實,本屆亞運會以某一省份或單位為班底組成國家隊的情況還是不少。例如龍舟隊就基本是以廣東運動員為班底,板球隊則是由沈陽體育學院隊為基礎組建。不過這類情況,都是出現在非奧運項目中。
廣東省體育局局長楊迺軍在接受采訪時曾經透露,廣東健兒在本屆亞運會的多個項目上有不俗的實力,沖金點達到50個,除了乒乓球、羽毛球、體操、柔道、皮劃艇等奧運項目外,還包括臺球、保齡球、龍舟、輪滑等非奧運項目。而在廣東選手中,也不乏頂尖級別的選手,例如乒乓球項目的馬琳、劉詩雯,羽毛球的傅海峰,跳水的何沖,體操的楊伊琳和黃秋爽,射擊的易思玲,柔道的林美玲……所以在亞運會僅僅開賽3天,廣東選手就刮起奪金旋風,一點都不足為奇。
韓日軍團并非虛設
現在的亞運會中,中國代表團絕對是一枝獨秀。日本和韓國兩個代表團倒是為金牌榜第二的位置呈現白熱化的競爭。
韓國代表團本屆奧運會派出超過千人的歷史最強大陣容,參加41個項目的角逐,并將目標鎖定為65枚金牌,立誓以絕對優勢壓倒日本代表團,奪得金牌榜第二名。
日本代表團也派出了1081人的龐大陣容,運動員人數達到726人,同樣創下史上之最。面對韓國代表團的挑戰,日本代表團顯得異常低調。該團團長市原則之就曾經公開表示:“日本代表團的目標是金牌總數超過上屆的50枚,并爭取力壓韓國代表團登上金牌榜第二位。不過即使沒能力壓韓國代表團,但保持了50枚金牌的結果也是很不錯的。”
從韓國代表團和日本代表團公布的金牌目標來看,廣東選手的奪金數要超過韓國代表團的65枚,難度真的很大,但要和日本代表團拼一拼,還是很有機會。從這3天的比賽來看,韓國選手的發揮還是相當不錯,但是日本選手卻狀態不佳,多次在和中、韓選手的直接對話中失去金牌,迄今的金牌數僅為13枚。
4年前的多哈亞運會,廣東運動員為中國代表團輸送了74名運動員,在31個大項、70個小項的角逐中奪得29金,其中15枚為個人金牌。在多哈亞運會最終的金牌榜上,前5名的金牌總數分別是165枚、58枚、50枚、23枚和13枚。這也就是說,廣東選手當時獲得的15枚個人項目的金牌,已經可以排在了第5位。
“廣東運動員不太可能拿下預期沖金點的全部50枚金牌,‘沖金點’只不過說明我們在這個項目有競爭力而已。”廣東省體育局一位官員昨天接受采訪時說,“競技體育的規律就是沒有規律,每一屆綜合性賽事都是不可相比的。從沖金點預測,到最后實際拿到的金牌,總是有一個左右搖擺的幅度。有時候運動員超水平發揮,實際金牌數就比預期的要多一些;有時候運動員失常了,實際金牌數就比預期的要少一些。”
盡管金牌數字的簡單對比不一定科學、合理,但其中卻留給大家無盡想象的空間。受益于多年來重視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均衡發展,廣東健兒在本屆亞運會上的奧運項目和非奧項目上,編織了一張全面的奪金網。廣東省體育局官員告訴記者,近10年來,除了2005年和2009年的兩屆全運會以外,廣東運動員在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國內各項重要單項比賽中的成績都是最好,廣東運動員在亞洲當然也是最有競爭實力的選手。(李文龍)
參與互動(0) | 【編輯:孟欣】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