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二00七年十二月七日,歷時近七個小時的施工,臺北“中正紀念堂”懸掛二十七年的“大中至正”牌匾被拆除。圖為當天下午,臺灣“教育部”招標來的工人在作業(yè),吸引數(shù)百名民眾在大門外廣場觀看。 中新社發(fā) 董會峰 攝
|
中新網(wǎng)3月29日電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馬英九二十八日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中正紀念堂違法改名太粗暴,當然是無效”,但未來是否恢復(fù)則應(yīng)再征求社會共識。
報道說,更名拆牌在臺灣“大選”前造成莫大爭議,馬英九直指,中正紀念堂有其設(shè)置與管理條例,名稱就叫“中正紀念堂”,民進黨不顧一切去改名,本身就是非法,當然無效。他表示,未來會廣泛征求社會共識,再依照法定程序處理。如果大家認為叫“自由廣場”比“大中至正”好,或是“臺灣民主紀念館”比“中正紀念堂”好,他就會讓這名稱留下來,不會刻意改回去。
至于“中華郵政”,馬英九強調(diào),這也不能亂改,也是有法律規(guī)范的,改叫“臺灣郵政”就是違法。
針對民進黨當局調(diào)整甚多的教科書內(nèi)容,馬英九表示,有些可以做些調(diào)整,不要保留仇恨,但也不必太刻意,改得沒必要,反而失去原有的歷史意義。他認為應(yīng)由專家征求大家意見,而非少數(shù)幾個人決定就公布說是正義,“這有點粗暴”,反而使另外一群人受到委屈。
他舉凱達格蘭大道為例,有人建議他當選后改回來叫“介壽路”,但他認為不必,大家已經(jīng)習(xí)慣了,“何必改呢?”
另外像“國語”改成“華語”,馬英九也認為沒必要改,因為在臺灣叫“國語”,在海外叫“華語”,反而能透過這些名稱,知道使用地點在哪里。
馬英九明確指出,他不贊成將“光復(fù)”改成“終戰(zhàn)”,因為“光復(fù)”的詞意里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臺灣原來被日本統(tǒng)治,后來拿回來叫“光復(fù)”,不能說沒有意義在里面,且“終戰(zhàn)”一詞是日本人的用法。
馬英九也說,他贊成增加臺灣史,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歷史,但在中國史的處理上,不能變成不是本國史,搞得好像自己是外國人,大可不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