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一月二日電 (記者 曾嘉 陳立宇)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元旦日實現,臺灣各界高度關注“東盟加一”帶來的影響,產、官、學、媒等紛紛發表看法,擔憂臺灣邊緣化,而被看做是破解之道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臺灣經濟部門官員預估,即使今年五月兩岸能順利洽簽,廠商面對空窗期可能長達一年。
“東盟加一”一日生效,此間媒體指出,在WTO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以及金融危機、經濟衰退驅使保護主義陰影抬頭的大環境之下,“東盟加一”有助加深亞洲經濟區域化的程度,從而加快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腳步。
然而由于臺灣被排除在外,這一自貿區對臺灣塑料化工、紡織與精密機械業造成沖擊。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就指出,由于ECFA尚在協商,業者只能個別找尋對策因應,像是臺灣石化業多已赴大陸設廠。臺塑主管表示,不僅塑化原料,幾乎所有的石化產品,在“東盟加一”生效后,都將面臨一定程度沖擊。
臺灣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表示,臺灣目前汽車外銷東南亞的關稅都很高,越南關稅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一,裕隆在臺灣有很多汽車產能,原則上當然希望汽車在臺灣組裝生產,但如果中國大陸銷東盟汽車關稅降到零,裕隆基于成本考慮只能在大陸生產。裕隆希望,臺灣應盡快加入“東盟加一”體系中。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元旦文告中重申,面對“東盟加一”的沖擊,當局不會坐視臺灣產業即將面臨的困境,這是為何推動與大陸協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原因。
其實臺灣當局自去年第一季開始宣布推動ECFA,期間歷經內部研究等程序,進度緩慢;近期則加大宣導力度,并積極與民眾溝通。臺灣經濟部門官員就認為,從整個洽簽進度來看,最樂觀的情況是,兩岸ECFA在今年五月簽署完成,在“立法院”爭吵二、三個月后,順利通過,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十月一日,兩岸ECFA早期收獲清單才可能正式生效。這可以說是最樂觀的期待,當局內部甚至有長達一年會出現關稅優惠空窗期的心里打算;官員說,“從最近朝野對ECFA的激烈爭辯情況來看,很難有樂觀的理由”。
若真長達一年時間,包括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零組件等臺灣廠商,雖然不至于會有立即倒閉的危機,但競爭力流失的情況是可以預期的,最怕造成產業外移,失業率攀高的嚴重后果。
有媒體就指出,在亞洲自由貿易區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臺灣應該要冷靜思考自身在區域經濟中的定位,因為意識型態所導致的激情只能維持一時。(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