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5日電 臺灣《聯合晚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說,“五一七”大游行,考驗民進黨的聲勢和蔡英文的領導,當然很重要。不過,游行還沒上場,口號卻越喊越多,訴求越來越混亂。現在已經讓人搞不清楚了,“五一七”到底要嗆什么?
原文摘錄如下:
民進黨現在是一個弱勢的反對黨,連地方勢力都大幅消退,更嚴重的,輿論與民意支持長期不振。就算馬英九表現不盡令人滿意,也沒有轉化成為對民進黨的支持。所以民進黨積極尋找舞臺,包括打算重新連結社會運動,靠街頭游行動員,也才有辦法創造政治影響力。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全力發動“五一七”游行,有其內在理由。
不過,舞臺重要,舞臺上要演什么戲碼更加重要。到目前為止,“五一七”要表達的訊息卻還是很模糊,甚至越來越模糊。“五一七”時間點的選擇,在五二0之前,算是對馬英九上臺一周年的總檢討,故以“嗆馬”為主題。然而游行策劃以來,幾乎是抓到任何題目就亂打一通,從反“傾中”到抗議失業,最近又扯進來“集會游行法”,轉而變成民進黨跟臺北市對路權的爭執。這兩天,民進黨人,包括蔡英文和其它天王級人物,以及過去曾和陳水扁畫清界線的青壯派人士,又一窩蜂地跑到看守所去探望陳水扁。難道挺扁成了“五一七”的另一項焦點?
蔡英文強調扁的問題是“司法人權”問題。司法人權不是不能談,可是扁涉及的嚴重貪瀆案件卻與人權無關。將陳水扁議題放進“五一七”訴求中,高喊人權卻避開貪瀆,道理說得過去嗎?難怪輿論指責蔡英文等人搞不清楚“大是大非”。
更何況,訴求太多等于沒有訴求。不同訴求全掛在一起,等于綁架民眾,要他們為一些彼此不同調的訴求背書。失業勞工可能想上街抗議,但他們未必愿意為陳水扁的“人權”相挺。社運人士也許對“集游法”有意見,但他們想參加的又不是“反中”游行!此時民進黨最好還是清理一下游行的籌碼,別再如此東拉西扯。靠一堆“雜牌軍”主題上場,如何能表現在野黨的主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