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道,今年5月的嘉德春拍共成交1100多件近現代書畫作品,是近年來上拍最多的一次,其中“一代書圣”于右任專場堪稱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于氏書法專場,138件作品全部成交,作品單平均價超過30萬(人民幣,下同),取得超出預期的成績。不僅說明藏家對于于氏作品的追捧程度之高,也充分顯示出近現代書法名家作品在價格上潛力無窮。
有求必應墨寶多
擁有書法大家與國民黨大老雙重身份的于右任,被譽為“當代草圣”、“近代書圣”,早期廣研漢隸、魏書、唐楷,皆有心得;而后決意深入研攻北魏碑帖。于氏1932年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系統性編匯《標準草書千字文》一書傳世。
于右任一生作品數量甚多,原因在于不計較前來求字者之身分地位,有求必應。隨著時間流逝,于氏的字日益珍貴,甚至數年之間便出現幾倍漲幅:北京長風拍賣在2007年3月拍出的于氏《草書石鼓歌十四屏》以126.5萬元成交;北京誠軒2007年11月拍出的《草書杜甫詩冊》以101.9萬元成交;到了2010年5月的中國嘉德拍出于氏的《草書四條屏》,成交價達到218.4萬元。
魏碑較草書價更高
臺灣書畫名家陳永模觀察到大陸藝術市場在2000年前后開始起飛,SARS疫情過后社會經濟復蘇,無論是藏家或投資客都開始把大筆銀子投入藝術拍賣市場,但臺灣人在購買作品上不像大陸那樣熱衷,心態也有差異。
談到于氏作品近年來在藝術拍賣界行情水漲船高的情形,陳永模指出于氏在書法上的造詣與成就無庸置疑,兩岸甚至全亞洲都給予高度評價,“不管從什么角度來看,他都是民國以來第一書家,其作品本身就有藝術價值存在,當市場上人人想擁有時,自然會產生競爭,很難說是否有刻意炒作的情形存在。”于氏的書法創作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在大陸時期多寫魏碑,直到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居赴臺后才發展出草書時期。
但在目前拍賣市場上,于右任魏碑作品價格高出草書作品許多,一副對聯動輒新臺幣100多萬,“一方面是因為前者數量較少,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的人較看不懂草書,因此接受度較低所致。” 陳永模分析稱。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