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健保費調漲風波引發臺灣社會對醫療系統的關注,近日,媒體不時報道各種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令人對健保制度和醫療體系產生更深入的思考。
孕檢過關仍生畸形兒
一名尹姓孕婦產前在診所作B超檢查,被告之無異狀,沒想到產下的男嬰沒有右手。她怒告診所,但法院出示衛生部門的回函,指健保給付的常規B超幾乎無法驗出胎兒肢體缺陷,因此認定進行產檢的診所沒有責任,判決這位產婦敗訴。
這樁案件的判決書稱,健保給付孕婦享有一次常規B超檢查,但這種檢查僅能測量胎兒的頭圍與腹圍,檢出胎兒前肢異常的幾率僅有1/2.6萬,若要驗出肢體異常,必須自費采用高階的超音波儀器。
這位產婦先后在兩家診所作產檢,兩家都沒有發現胎兒有異狀。醫生稱B超若未檢出異常,并不代表胎兒就是正常,這些都已在孕婦健康手冊中注明。最后法院也認為難以將嬰兒異常的責任歸咎于診所。
假牙掉進肺部
藝人薛志正3月22日到臺北地檢署,控告臺北縣耕莘醫院主治醫師過失傷害。據他的律師介紹,去年薛志正發燒住院后因病情嚴重轉院,竟被發現4顆假牙掉在肺部。因為在耕莘醫院插管過程中口鼻受傷流血,而插管前胸部X光片正常,插管后轉送馬偕醫院照X光片才發現假牙,因而懷疑是耕莘醫院的過錯。
薛志正指稱耕莘醫院誤判病情、用藥錯誤、插管過程有疏失,還讓他感染大多存在于插管及呼吸器等潮濕器材上的病菌。讓他更氣的是,院方在插管的醫療記錄上記載他因嗜酒、易反抗才造成口鼻流血,醫護人員卻一直未發現假牙插入肺部。
薛志正太太陳萍說,耕莘醫院對他們的質疑不聞不問,沒有任何表示,并要求他們提出掉假牙時是否有第三人在場的證據,“這是我們決定提告的主因,因為他們態度太差了。”
擬制定補償條例
臺“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法院送鑒定的醫療糾紛案件超過500件,這還不包括私下和解的個案;保守估計,臺灣每年醫療糾紛約一兩千件,相關賠償金額約達七八億元(新臺幣,下同)。
鑒于醫療糾紛不斷傳出,“衛生署”草擬醫療傷害補償條例,希望未來在手術、生產或麻醉中傷殘、死亡的病患,獲得補償或救濟金,最高300萬元。
據介紹,醫療傷害補償條例強調共同分擔風險、強制保險概念,由當局設立醫療傷害補償基金,基金來源由病患、提供醫療者及當局3方承擔。條例已舉行過兩次公聽會,較少出現醫療糾紛的皮膚科及牙科醫師認為,沒有必要制定醫療傷害補償條例;外科及婦產科則支持制定。主管部門還將再邀集專家學者開會,之后再舉行公聽會,廣征各界意見,希望一個月內草案可以定案。
如果草案實施,老百姓在求醫過程中因醫療事故造成死亡、傷殘,可申請補償金。但更多不在此范圍內的小事故,仍然會造成身心的很大傷害,賠償機制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如果醫生缺乏父母心,醫院只求沒責任,病患只有自求多福、聽天由命,那更多的不幸與痛苦將成為社會之痛。(邰文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