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3月22日電 題:臺農談ECFA:有“特色”不怕競爭
作者 趙龍
“簽署ECFA,我舉雙手贊同!”在剛剛閉幕的海峽兩岸(蘇州•相城)農業博覽會上,忙得不亦樂乎的臺農阿川伯一邊接受采訪,一邊熱情地向記者推薦自己的豆豉醬,“嘗一嘗,大陸買不到的,很有特色!”
“特色”成為此次兩岸農博會上參展臺農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此次臺灣川伯食品有限公司帶來的十幾箱豆豉在短短三天內銷售一空,阿川伯自信地表示,憑的就是大陸嘗不到的特色,因此不怕同類產品的競爭,對大陸市場充滿信心。
他們正期待,ECFA簽署后,關稅的調整將為他們的生意帶來更多的好處。
阿川伯給記者算了筆賬。作為豆豉原料的每一顆黑豆都從大陸吉林購買,經過數地輾轉到臺灣做成成品再賣往大陸;如果關稅能夠減免,這將在好幾個環節上為其減少可觀的成本。
經營特色有機高冷茶的臺農林育丞的茶葉同樣如此。其一臺斤的高冷茶售價4700元人民幣,如兩岸關稅能減免,每臺斤茶葉將降低100多元的成本。而林育丞每年都要銷往大陸一萬余斤茶葉,ECFA如能簽署,對其生意自然是大有益處。
置身于幾百平米的博覽會大廳內,熙攘人流中夾雜著閩南語、吳儂軟語和普通話,上百種臺灣農產品和來自大陸的農產品在同一屋檐下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幾乎每個展臺前都人氣火爆,沒有聞到想象中競爭的“火藥味”。
“主要原因就是兩岸農產品的互補性”, 蘇州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石云飛分析說,臺灣主要是熱帶水果等特色農產品,而大陸農產品走的是經濟實用路線,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簽署ECFA后,島內某些水果等農產品在短期會遭到一定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利要遠遠大于弊,“關起門來自己做”的年代已經過去。
林育丞坦言,從2006年進入大陸市場以來,其經營業績前后增長了六成,這樣的成績也證明了特色農產品所具有的十足競爭力。 (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