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在臺灣曾帶有強烈的“敵對”色彩,可以想象,“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外匯儲備)的想法會在島內引起多大的震撼。支持者認為,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不僅可以分散風險,而且等于“兩岸走向互相承認”;反對者則聲稱,馬當局是以推動兩岸貨幣統一,進而走向政治統一。但不管怎樣,這些想法都表明人民幣的“潛能”正引發島內無限想象。
“可以考慮,但沒有時間表”
臺灣“中央社”報道稱,劉兆玄6日接受了道瓊斯新聞社專訪。據在場陪同劉兆玄的“新聞局”官員轉述,記者提問,“臺灣外匯存底主要是買美元、歐元及日元,是否可能將人民幣納入?”劉兆玄回答說,“有人提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考慮,但沒有時間表”。他還說,兩岸可望盡快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作為兩岸自由貿易協議的先聲,“希望明年簽約,我們覺得有急迫性與壓力”。
據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臺灣的外匯儲備高達3210億美元,在全球排第四位,僅次于中國大陸、日本和俄羅斯。而臺灣外匯儲備的資產種類,包括黃金及可兌換的外幣等,其中外幣幣種主要是美元,至少占六成,歐元占25%至30%,此外還有日元、英鎊和加元等。
當局反應謹慎
劉兆玄的談話被披露后,臺當局反應謹慎!爸醒脬y行”6日強調,人民幣目前還沒有辦法在國際間自由交易、流通,“我們沒有管道取得人民幣前,如何納入人民幣?”“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當晚表示,劉兆玄的談話內容就連他都覺得是大新聞,第一次聽到,并未在內部討論過!靶侣劸珠L”蘇俊賓7日澄清說,劉兆玄是說明臺灣學者有這種建議,目前這不是“行政院”的政策,也沒有具體規劃。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認為,人民幣未來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李勝彥則稱,“從獲利性來看,人民幣因為大陸國力漸強而升值,但它流動性仍不足,缺乏成為外匯存底持有幣別的條件,不適合持有”。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山不轉路轉”,只要循貨幣交換機制管道,取得人民幣不是不可能,“央行”應盡快與中國人民銀行洽談相關事宜。臺灣空中大學教授李允杰說,臺灣很多外匯存底都是從大陸賺來的,而且現在人民幣也是強勢貨幣;如果馬當局將人民幣視同美元、歐元,將之納入作為外匯存底,這是好的開始,利大于弊。他建議兩岸必須盡快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在這個問題上,經濟考慮應該重于政治考慮”。
大陸臺灣問題專家李家泉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臺灣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的可能性是有的:一是經濟發展,兩岸物流、經流更頻繁的需要;二是民意要求,隨著交往的頻繁,很多人愿意使用人民幣;三是要水到渠成,這不是誰非要這么做,而是兩岸交流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觀要求。李家泉認為,這個過程快則兩三年,慢則要等到馬英九第二個任期。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康榮寶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短期內實施的可能性近乎為零,但長期發展另當別論,“人民幣本身必須更加國際化、自由化,才能具備此種功能。而這種功能實現的時間難以預料,十年、二十年都很難說”。
藍綠激烈爭辯
藍營普遍表示贊成。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說,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可以分散風險,也會有投資效益。“立委”邱毅稱,過去臺灣將人民幣視為“偽幣”,“即在漢賊不兩立的時代,并不承認對岸是一個國家。不過,在臺灣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后,等于兩方走向相互承認,也就是臺灣也承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這部分與過去明顯不同”。
綠營則不以為然。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聲稱,劉兆玄根本就是外行、不懂。前“國策顧問”黃天麟稱,“如果政府硬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存底,將促使兩岸經貿改用人民幣報價。若新臺幣逐漸被人民幣取代,就等于人民幣國幣化,而貨幣都被統一了,難道不是在實現一中市場嗎?” “臺教會”社經組召集人林健次還列出了所謂的“三大隱患”,即“臺灣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后,等于我們把部分存款放在中國,毫無保障。其次,人民幣貨幣信用不穩定,加上兩岸關系敏感,臺灣風險極大。第三,臺灣將逐漸變成人民幣使用區,徹底喪失貨幣自主權”。親綠的《自由時報》9日評論稱,如果這是馬當局的政策風向球,那么它對臺灣的危害比100個莫拉克臺風還要大,“政治意義不言可喻,就是馬政府將推動兩岸貨幣統一、經濟統一,走向政治統一”。
《經濟日報》認為,大陸早已是臺灣最重要的市場,臺商和大陸做生意要用到人民幣,民眾旅游也要用人民幣,“人民幣進駐臺灣3210億美元外匯存底,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絕對是必然的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锻鷪蟆9日刊登的文章還預言,不出10年,人民幣將如過去的臺灣錢一樣“淹腳目”!堵摵贤韴蟆奉}為“超越統獨看人民幣”的社論也說,劉兆玄的說法未必真會兌現,但透露出某種施政判斷,反映了一個難以忽視的主題,“臺灣要以新思維因應對岸的高速變化……到那時,臺灣必須考慮應對的難題,又豈止是人民幣與外匯存底的關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