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陳云林和江丙坤交換協議文本。當日,海協會和;鶗谀暇┳辖鹕角f簽署《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三項協議。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4月26日15時,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紫金廳。陳云林與江丙坤在兩岸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以及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3個協議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雙方還就大陸資本赴臺投資達成共識——
三次陳江會形成9+1
從2008年6月到2009年4月,10個月的時間,海協會與;鶗罡哳I導人分別在北京、臺北、南京舉行了三次會談,雙方共簽署了9項協議和一項共識。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人員往來,維護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和正常秩序,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其實,兩岸關系熱絡不止表現在兩會商談上。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主張。今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的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一行時指出,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兩岸同胞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并進。
海協會會長陳云林4月26日在南京與;鶗麻L江丙坤會談時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兩會制度化協商已經向縱深推進。兩岸關系在經歷了60年來重大歷史性跨越后,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時期。
江丙坤則表示,兩會此前簽署的6項協議,不只為兩岸關系寫下新的一頁,也為兩岸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樹立了典范。
六朝古都成矚目焦點
南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是與海峽兩岸及兩會商談都有歷史淵源的城市。1994年,圍繞“兩岸劫機犯遣返”等3項事務性議題,海協會與海基會于當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南京舉行了第六次副秘書長級工作性商談。
4月25日上午,由江丙坤董事長率領的臺灣;鶗䥇f商代表團從臺北抵達南京祿口機場。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副會長李炳才、李亞飛等前往機場迎接。
江丙坤和夫人一行中午抵達下榻的南京紫金山莊時,受到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夫人以及參加兩會商談人員和臺商代表的熱情歡迎。
陳云林與江丙坤均表示,期望兩會恢復協商后的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圓滿成功。陳云林說,令人欣慰的是,兩會恢復制度性商談以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兩岸空中海上直航、郵政合作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已經簽署了6項協議。更令我們鼓舞的是,隨著這些協議在健康深入地推行中,兩岸同胞都親身感受到了實惠,有越來越多的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對兩會的工作、商談給予更多的認同。
陳云林說,當前,國際金融風暴正在對兩岸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此重大時刻,兩岸同胞應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共度時艱。相信在兩會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會談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向兩岸同胞交出又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江丙坤在致辭時說,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后,兩岸關系“輕舟已過萬重山”,兩會很快恢復中斷9年之久的協商,順利簽署了6項協議,更進一步鞏固了兩會制度性協商,不但嘉惠兩岸人民,也提供雙方企業增強競爭力的基礎。
預備性磋商為最后簽字做準備
海協會與;鶗诘谌侮惤瓡暗淖詈笠淮晤A備性磋商,25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紫金廳舉行。雙方就26日上午舉行的第三次陳江會涉及的兩岸空中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3個議題,以及大陸資本赴臺投資等事宜進行了最后的溝通。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鶗倍麻L兼秘書長高孔廉領銜進行磋商。
在磋商開始時鄭立中、高孔廉分別致辭。高孔廉還就廣東旅游團24日在臺北發生意外,造成人員傷亡,特別對此表示遺憾,對亡者表示哀悼。磋商在約一個半小時后結束。鄭立中在會后表示,磋商氣氛“相當好”。雙方就協議文本和協議確定后一些配套措施如何跟進,充分交換了意見,相當一部分遺留問題都已解決。協議文本26日交給兩會領導人簽署。
25日晚上,海協會在紫金山莊為臺灣海基會協商代表團舉行了歡迎宴會。
陳江會成果均已得到落實
回顧第三次陳江會之前的兩次陳江會,令人高興的是,其會談成果均已得到很好的落實。
2008年6月,第一次陳江會在北京舉行,這標志著中斷9年的兩會協商談判重新開啟。
2008年11月,第二次陳江會在臺北舉行,這是兩會最高領導人首次在島內進行正式會談。2008年12月15日,兩岸空運、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啟動,標志著兩岸全面“三通”基本實現。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后所達成的多項協議,在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目前已取得喜人的階段性成果。
在前兩次陳江會取得成功后,兩會目前已達成一年兩次、交替在大陸和臺灣舉行會談的制度化安排!皟蓵炇鸲囗梾f議以來,兩岸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各項交流日益密切,人民受惠也越來越多!焙f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說,“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大家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兩會協商能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王連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