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8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為了對抗司法,陳水扁不惜訴諸絕食,引發不少同情甚至激憤的聲援,但臺灣的民主法治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時,無論朝野都應自我約束,一味訴諸情緒而不辨是非大義,甚至控訴迫害侮辱司法,都是對臺灣的未來不負責任。
原文摘錄如下:
當陳水扁高舉上了手銬的雙手時,很多綠營群眾感到“心在淌血”,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認為是“一大羞辱”。但是,重點其實不在這里,在陳水扁看來可憐的形象背后,是這位前“總統”及家人涉及的多起重大貪污弊案,因為爆發弊案,他們才會開始接受司法的必要處理程序。司法是正義良知的最后一道防線,人民靠它來保護自己并規范執政者,否則沒有約束的權力必然腐化。
從檢調展開偵辦動作起,“第一家庭”就和所有民眾一樣,必須接受法律的約束,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后果,也必須接受司法的裁判。當然,如果對前“元首”多些尊重,外界觀感也許會好一點。但無論如何,恐怕陳水扁終究會以不同方式塑造自己受苦受難的悲壯形象。畢竟再怎么給予形式上的禮遇,針對貪瀆犯行的偵辦與審判,陳水扁卸任之后,就沒有“豁免特權”了,而形式的上銬或羈押還是次要,陳水扁真正想要規避的是實質的司法。
到底有沒有貪污,只有證據能說話,只有法官能裁判。這是法律問題,不是人氣問題;是事實問題,不是同情問題。“第一家庭”弊案涉及的是最基本的是非,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不可以拿不該拿的錢”,不是聲音大就有理,也不是愈可憐就愈無辜。沒有說拿錢在先,絕食自傷在后,就可以因此把犯行無罪化。同樣的,如果司法確認扁家未犯貪瀆之罪,不需要絕食,陳水扁也可以得到應有的清白。
司法問題,應該循司法管道解決。檢調是否濫權可以討論,必要時可修法加強規范,不滿判決也可以上訴,直到司法管道還自己清白。但如果對司法只有選擇性的尊重,一旦不利于己,就動輒高喊“政治迫害”,大演悲情悲壯博人熱淚甚至鼓勵群眾站出來,不但傷害司法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還顯現出對司法機制的毫無尊敬。
對于扁案,民進黨真正的問題不在態度尷尬或難以切割或被深綠綁住,而是臺灣人民左看右看,耐心地等到現在,還看不見“良心”與“是非”在哪里。如果民進黨的價值位階中,族群“建國”高于道德是非,即使社會對立也無所謂,這樣的政黨即使真的“建國”了,請問要怎樣告訴新領導人,你不可以貪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