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傷亡慘重,有許多人至今還在感傷中。我在《海峽導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噴涌而出的民族情》的文章,經海內外數十家網站轉載后,引起許多回響,讓我感受到洶洶血脈的民族情懷;但當我們同為災難而哭時,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看到了一些現象。
其一,一位就在災區任教的老師,當地震發生時,率先沖出教室,置學生于不顧。事后他在網路上發文說:“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我也不會管的。”
他說得很坦白,我承認,人性中確有此部分。但我不解,他為什么要寫這篇告白?作為一個傳道授業的老師,難道不知人性中還有許多和他的表現不同的部分?當他宣揚自己的行為時,等于否定了別人的行為,這是他為文的用心嗎?
有一個鮮明的對比:一個叫宋欣宜的三歲女娃,是她的母親犧牲自己性命去保護她而獲救的,臺灣的《聯合報》曾把這則新聞以一版頭題來處理,并刊出小欣宜純真可愛的照片。臺灣的讀者們隔著千里,為這一對素不相識的母女而疼惜,尤其對她母親的犧牲,更深受感動。而這位自己逃命的老師,卻撇下他的所有學生,他為什么還認為自己的行為值得公開宣揚呢?
其二,一位住在遼寧的少女,自拍上網,以惡毒語言,詛咒在地震中死去的人“活該”,令她生氣的原因,居然只是因為國務院下令全國致哀,停止娛樂活動,使她不能玩線上游戲。
我不是要公開譴責她,畢竟她還很年輕,我的感觸是:她的行為只是個案嗎?是否還有更多人和她一樣?她正是受教育的年齡,這便意味,教育出了問題,是什么樣的教育會教出這種人生態度?
其三,這次地震有數千所學校倒塌,有記者在斷垣中發現某些學校建筑的鋼筋,居然比一支原子筆還細,不禁讓人聯想人謀不贓的可能性。教室是公共建筑,建材有一定的規格,建物完成后,必須經當地政府相關單位驗收通過后才能使用,因此,“黑心”的,只是建商嗎?
我的更大憂慮是:未發生地震的其他地區學校建物的建材都合乎規格嗎?如果大家愿意從災難中找教訓,各地政府應該立即全面清查,若查到“黑心”建物,除了要立即改善,定要嚴懲失職人員。
其四,媒體報道有公務員將救災物資私吞,這種事,1999年臺灣 “9·21”大地震時,也曾出現,有位地方首長還將救災物資囤積在私人倉庫里,被媒體揭發,許多官員連串下臺。
救災物資和捐款是用來救急甚至救命的,公權力在接受與發放過程中應有嚴密控管的辦法,防范有人藉機或藉權 “攔路打劫”的狀況必須設想在內。臺灣檢討“9·21”救災物資被吞原因,就是發現控管出現漏洞;四川想必也是如此。我不知道這些人會受到什么處罰,不過我認為更該檢討發生的原因,因為如果不從根本改進,這種事以后還會發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地震劫后余生的北川中學學生說話時,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多難興邦。一剎那,這四個字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中國三千多年多災多難的歷史:連年兵災、餓殍載道、黃河泛濫、唐山地震……數以萬計的人民在驚恐中失去生命。
一部中國史,簡直就是災難史,中國人在災難中吃足了苦頭,也在災難中鍛煉得更堅強。“多難興邦”的故事,在中國史中比比皆是。但這并不意味中國人就理該受災受難,因為固然有無可避免的災難,也有可以避免以及減輕傷害的災難。
一位網友讀了我的文章后回應寫道:“當一根手指痛了,全身都會痛。”是的,這就是民族情,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立場。愿中華民族從災難中脫身,從此不再哭。(桑品載 臺灣作家、資深媒體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