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扁任內“外交教父”的邱義仁,前天把名噪一時的“烽火外交”,改為“攻擊外交”。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不論烽火或攻擊,扁雖連連勇闖天涯,遠征阿聯、利比亞、印尼等地“過境”,但檢視成績,設代表處事宜不但跳票,連原有關系也幾已斷光。
評論提到,兩年來,臺灣高層之所以能跳過美國“過境”,西行突破北非的利比亞、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黎巴嫩(后功敗垂成)等非“邦交國”過境,靈魂人物就是黎巴嫩籍的沙法(Iska ndar Safa)。不過,由于雙邊談妥的軍事計劃破局,設處事宜延宕了一年,可說胎死腹中。
前年十月,在臺灣“國安會、總統府”奔走下,陳水扁順利“過境”阿聯阿布達比,沙法這號人物因此漸漸浮上臺面。去年初,利比亞總統格達費之子賽義夫訪臺,隨后臺方在五月舍棄沒有尊嚴的美國“過境”規格,扁來回程擬往黎巴嫩、利比亞過境,關鍵全系他一人。
當時“過境”密談后,承諾臺灣可在利比亞、阿聯首都設代表處;但后來這項計劃不斷拖延。臺灣高層死心后,也在年初發布原擬派為阿聯代表的李世民,改派帛琉大使。
臺灣“國安系統”當初以“臺駐杜拜辦事處”為支點,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拓展關系,企圖在阿布達比和杜拜兩大邦之間合縱連橫,但多次“過境”下來,杜拜辦事處打下的基礎,卻因此而透支,導致半年來必須“休養生息”。
在利比亞方面,去年五月扁“迷航之旅”結束后,臺灣“外交部”調往利比亞支援的支援部隊,留下來成立設處籌備小組。不過,一年多過去了,利比亞始終不愿對臺松口,小組成員至今仍在利比亞待命。
據悉,臺方和沙法決裂主因,還是在于軍事生意做不成而破局。熟悉內情的官員透露,沙法先是不滿臺灣“國防部”“大嘴巴”,讓扁“過境”消息頻頻曝光,后來又被國民黨“立委”蘇起指控是國際通緝犯,沙法評估臺灣市場因為牽扯兩岸情勢,太過復雜因而撒手求去。
兩年來的“元首”過境外交,“先甘后苦”。“過境”完,一切的“外交”努力還得重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