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臺灣《聯(lián)合報》今日社論指出,蔣經國以身死交棒的方式讓李登輝卡位,留下的政治遺產極其豐厚。然而,李登輝不久就出現(xiàn)扭曲變形。原文摘錄如下:
蔣經國為(臺灣)解嚴建構了三大支柱:一、開放黨禁、報禁,使臺灣進入民主政治的“憲政改造”;二、預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放榮民赴大陸探親,使兩岸開始試探和平交流;三、以李登輝為副手,為國民黨內領導階層的族群換軌與整個臺灣族群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條件。
或許可以想象,蔣經國在一九八七年宣布解嚴后,若未死于一九八八年而活過一九九0年并再連任,他仍將以李登輝為副手。因為,唯有如此始能使李登輝不經選舉而接任。如今回顧,蔣經國在一九八五年李登輝就任副手第二年即宣告“蔣氏家族不能也不會繼任”,與后來蔣緯國于一九九0年一度企圖在“國民大會”與李登輝競選相對照,即可見蔣經國早有防患未然之深慮。他知道,只有以“身死交棒”的方法,才能使李登輝在體制中順利卡位。
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以副手繼任,雖在國民黨高層略有風波,但其在民間的支持相當厚實。以李登輝此一支柱,來操作“開放黨禁報禁”及“開放探親”兩大支柱,有放大的效益;而“憲政改造”及“兩岸和解”兩大支柱,亦對李登輝此一支柱有美化與鞏固之效。三大支柱,相輔相成,這些應皆曾存在于蔣經國的想象之中。
詎料,后來李登輝這一支柱竟爾歪斜,以致“憲政改造”及“兩岸和解”兩大支柱亦告扭曲變形。這些當非蔣經國始料所及。
蔣經國留給李登輝的政治遺產極其豐厚。以“身死交棒”的方式讓李登輝卡位,確立了李繼位的正當性,大幅降低了陷入政爭的風險。尤其重要的是,蔣經國親自宣示“開放黨禁報禁”,為李打開了“憲政改造”的門禁;又親自宣布“開放探親”,為李創(chuàng)造了兩岸和解的契機。臺灣進入開放黨禁后的“憲政改造”,不能沒有和解的兩岸氛圍;而兩岸和解的氛圍,亦有助解嚴后“憲政改造”的進行。李登輝當年在蔣經國如此精心布置的舞臺上登場,三大支柱,相輔相成;對李登輝而言,這真是一個點石亦可成金的局面。
然而,李登輝這一支柱不久就出現(xiàn)歪斜。就“憲政改造”言,根本就是“一人修憲”,唯一目標就是放大并鞏固其完全不受制衡的權力,以致后來權責不副成為痼疾;政治操作則以權謀斗爭、黑金交易及撕裂族群為能事。至于兩岸關系,李登輝后來竟然一百八十度掉頭轉向,否決了“亞太營運中心”的政策,改唱“戒急用忍”,愈演愈離譜,以致在任期中就被指變成了“臺獨教父”。李登輝的政治手法,主要是以挑激兩岸沖突來升高臺灣政爭,又以升高臺灣政爭來挑激兩岸沖突。事態(tài)至此,三大支柱皆已扭曲變形,李登輝變了形,“憲政改造”變了形,兩岸關系亦變了形,臺灣的局勢也就東倒西歪了。
李登輝含著蔣經國給他的金湯匙登上了權力巔峰,就任之初,無論其本身聲望及國民黨在社會中的支持度皆居高不下。可見蔣經國的“三大支柱”,初念并無錯誤。而李登輝后來快速變形,并非緣于國民黨遺老的掣肘,因為那些皆是茶壺里的風暴;而是因李登輝黑金毀“憲”,迅速失去了中產階級的信任,不能支撐主流價值,民心遂告流失。如今回溯,李登輝不止是毀了蔣經國留交給他重新再造的國民黨政權,更是毀了在解嚴后可能重新再造的臺灣價值。終至,李登輝不但是一個失敗的“中華民國總統(tǒng)”,甚至連“臺獨教父”的角色也演出得反反復覆,岌岌不保。含著金湯匙的天之驕子,竟有淪落為歷史棄兒之虞。
蔣經國死難瞑目,李登輝又何顏見蔣經國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