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傳海基會董事長將由民進黨資深“立委”洪奇昌接任,臺灣《聯合報》今日社論說,洪奇昌將會力求一搏,或只是“配合政府政策”,這個答案所影響的不只是洪奇昌本人的功過評價。原文摘錄如下:
有點意外又不太意外,洪奇昌將接任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在民進黨內被視為“西進派”,出掌海基會亦可謂順理成章。但正由于他對兩岸經貿有其見地,“西進昌”的大帽子也使他列名“十一寇”,以致被圍剿到連“立委”初選都過不了關。
這樣的洪奇昌,如今將接掌海基會,自是質疑四起。藍營“立委”認為他做不成什么事,綠營高層則嗆聲他“會不會把臺灣拿去賣掉”。但就臺灣整體政局而言,關于此一人事任命,只有一個層面值得觀察:洪奇昌接掌海基會,能否為兩岸關系打開僵局?抑或只不過是民進黨對內拉攏新系、對外拉攏臺商的選舉操作手段?
海基會原本扮演兩岸“白手套”的角色。兩岸的交流之“手”如果愿意伸出,則“白手套”自有作用;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任內的聲譽及影響力,甚至凌駕決策單位的“陸委會”之上。但是,政策上如果決定不再伸出兩岸交流之“手”,則“白手套”即成無用之物。海基會第二任董事長張俊雄任內有過什么“業績”,讓人實在想不出來。也難怪,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說,民進黨執政七年以來,“陸委會不決策,海基會不談判”,誰來做都一樣。
“誰來做都一樣”的這個職位,民進黨“府院”高層卻挑了在“立委”初選中被圍剿倒地的新系大老洪奇昌來做。“西進昌”真的能為兩岸政策打開西進的趨勢嗎?還是如洪奇昌本人所自稱,其臨危受命只不過是為了“民進黨內此時需要團結,會盡最大努力配合政府政策”?
“西進昌”在民進黨內雖屬“非主流”,卻具“改革”形象。他和親民黨“立委”劉憶如連手提出放寬企業投資大陸百分之四十上限的提案,一度沖進付委審查的階段,受到企業界的高度期望。當然,這個提案就和兩岸周末包機、貨運包機、陸客觀光等案一樣,從傳言今年三月間“春暖花開”,到“春天過了,燕子還是沒有飛來”,如今仍不見任何進度,甚至成為洪奇昌爭取“立委”連任提名時受到黨內攻訐的主要罪名之一。
洪奇昌在前任“閣揆”蘇貞昌的“蘇修”路線廣受爭議時即大膽直言,兩岸政策“以開放為主軸”的趨勢已經確定了。他以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的身分投書媒體,強調區域經濟崛起的情勢中,“臺灣就會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又積極為業者請命,“我們的金融業已準備好西進很久了,只是一直欠個東風,請借一個東風給金融業吧,不要讓他們等到地老天荒”。
以民進黨內倡議開放政策而堪稱特立獨行的洪奇昌,如今坐上了處理兩岸事務的重要職位。他過去呼吁“借一個東風給金融業吧”,如今在海基會的職權雖未必能呼風喚雨,但應不至于毫無影響力可言。問題是,他所欲效法的海基會“前輩”型范,將是喜好在舞臺上扮演善用奇計孔明的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還是恪守“陸委會不決策,海基會不談判”原則而默默無聲的第二任董事長張俊雄?
臺灣走到今天這一步,外在大環境的潮流已使臺灣處于退一步即無死所的險境之中;而領導人所步步經營者,仍無非選戰策略作多而已。眼前所見,正是一方面洪奇昌接海基會拉攏臺商,另一方面游錫堃搞“正常國家決議文”煽動深綠的政治奇觀。
洪奇昌接下海基會,將會在“臺灣不開放即將邊緣化”的認知下而力求一搏?或只是在“民進黨需要團結”的認知下而“配合政府政策”?這個答案所影響的,不只是洪奇昌本人的功過評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