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今日社論說,“人頭黨員”加“排藍民調”,再加“幽靈電話”,民進黨“立委”初選的正當性已全盤破產。何況,此次初選的勝負嚴重涉及派系及路線的消長,但如此不具正當性的初選,又豈能反映政治路線的是非正誤?
社論說,在蘇“內閣”黯然解散之日,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大剌剌痛批“我們看不起”初選落敗的“投機”“立委”。對照“新蘇連”的低迷,初選以第三名落敗的游系人馬卻顯得趾高氣昂、不可一世,民進黨的質變耐人尋味。
蘇貞昌因初選落敗去職,但同是初選敗將的游錫堃除繼續坐擁民進黨中央,更擺出勝利者之姿,任令黨工對落敗者驕慢喝斥,黨儼然已成為其自家資財了。民進黨創黨以來,黨中央作為選戰機器也好,作為路線斗爭平臺也罷,從未曾如此嚴重地被個別勢力把持;而游錫堃領導下的黨中央,一年半來卻宛如一個內斗刑場,聲色俱厲地清算黨內同志。
如果說新潮流在初選的大敗,是因其言行遭黨員唾棄;那么,以成敗論英雄的話,游錫堃在2008初選的慘輸,又如何證明他的路線深獲基層支持?投票前夕,游錫堃自估可獲過半選票,結果他卻只得到一成五的黨員票,尚不及蘇貞昌之半。在這種情況下,游錫堃其實應該自行辭職,為路線失敗負責;殊不料,他卻拿深受人頭黨員、排藍民調及幽靈電話影響的“立委”初選結果來自我強化,宣稱是其路線的勝利。如此混水摸魚、顛倒是非,卻說成民進黨核心價值的確立,真是何其錯亂!
社論進一步指出,民進黨會出現這樣的價值錯亂,與“執政”的失敗其實是互為表里。由于施政無能,所以需要更抽象的民粹訴求為借口;為了掩護扁的貪腐,所以需要壓制異議以鞏固執政權力。
兩者交互作用,就產生了目前這種“形左實右”的路線:表面上是走向深綠,實際目的在清算異己;表面上是追求核心價值,其實是消滅多元。當“府”、“院”忙著對付在野黨和外部的批評而自顧不暇,內部的剿殺任務即全落到黨機器手里,這也是游錫堃選戰失利仍如此傲慢的原因。
從這個意義上看,“十一寇”的潰敗,與其說是路線斗爭的失利,不如說是一個政黨鞏固其權力控制的必然結果。當年的國民黨,是以“分裂”的形式來進行價值的切割;今天的民進黨,則是用“人頭黨員”、“排藍民調”及“幽靈電話”來殲滅同志。
問題是,這么大規模的“清黨”行動,在此際由突然深綠化的游錫堃來完成,對民進黨果真是一項好預兆嗎?答案恐怕難以樂觀。
光看排藍民調的執行,民眾的表態率不到兩成,亦即十人之中不到兩人愿意承認自己是深綠支持者。在人頭黨員充斥加低表態民調下出線的“立委”候選人,未來如何取得多數選民的認同,自將是一大疑問。何況,還有“幽靈電話”?
民進黨誠然工于選戰割喉,但當它的利刃指向黨內優秀同志的咽喉,就不啻是自我閹割的悲劇與愚行了。如今甚至連初選的正當性也遭到嚴重質疑,黨內的是非標準儼然已告崩盤。林佳龍指控落敗者“投機”,完全是一種“技術決定價值”的論調;人頭黨員、排藍民調及幽靈電話固然大大改變了黨內生態,但要問民進黨究竟尋回了什么核心價值,除了對權力的膜拜,還有什么?
社論最后說,被人頭黨員、排藍民調及幽靈電話踢出政治舞臺的改革派,其實是民進黨在倒洗澡水的時候,被同時倒進水溝的嬰兒。或者可以說,民進黨以為摘除了黨的盲腸,其實是割掉了自己的心肝。正因為如此,綠營新生代傳出籌組“第三社會黨”的聲音,也就不難理解:民進黨已經丟掉了“民主”和“進步”,現在名副其實的,就只剩一個“黨”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