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海峽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2000名嘉賓參加了大會。 中新社發 傅丹丹 攝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八日電 題:海西戰略激活兩岸互動三“T”格局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范圍最廣的兩岸大型民間交流——首屆海峽論壇十七日在海峽西岸的福建省全面鋪開。時值海峽西岸經濟區獲得中央賦予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政策后,在此舉行的第一場兩岸交流重大活動,海峽論壇也因此成為海西對臺先行先試的“試金石”。
本月十四日,國務院公布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作出戰略部署。而選在海峽論壇開幕前一天公布該重大政策,無疑給這場論壇創設了氣勢恢宏的時空背景。
海峽西岸經濟區自發軔至今,已歷時十余年。早在一九九五年,福建就出現 “海峽兩岸經濟繁榮帶”的概念;二00四年,正式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二00五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進中國大陸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本月初,“海峽西岸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從海防前線到現如今的臺海和平區,海西的變遷見證了兩岸關系的風雨波瀾,而今海西戰略成型,海峽論壇在此盛大舉行,除印證了“三通”后兩岸關系如沐春風外,更昭示了未來存在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三個“T”型格局。
——兩岸經貿“T”型格局。
從位置而言,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一水相隔,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是大陸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過去受臺海局勢陰晴不定影響、投資和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成為長三角、珠三角之間的“相對洼地”。
此番國家確定戰略規劃,要將海西建成“服務周邊地區發展的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構建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海西將形成橫向連接長三角、珠三角,縱向輻射到臺灣的“T”型格局。
此間觀察家認為,憑借優惠的政策優勢和自身的獨特地位,處在“T”型格局樞紐位置的海西區,成長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天津濱海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后大陸經濟增長新一極,為時不遠。屆時,兩岸經貿交流、兩岸產業對接、兩岸金融合作等先行試驗在海西磁場區內充分激蕩,海西的對臺磁吸效應將充分釋放。
——兩岸交流“T”型格局。
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海峽論壇致力于構建兩岸民間交流新平臺。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在評價海峽論壇時說,論壇的舉辦給予我們一個啟示:兩岸關系的轉變,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
而海西與臺灣一水相連,閩臺之間具備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等五緣優勢,透過海峽論壇激活閩臺民間交流,涵養兩岸民意,開創兩岸繼國共論壇、兩會商談、博鰲亞洲論壇等重要平臺之外的民間交流平臺,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化解歧見,增進互信,增加共識,必可帶動兩岸交流向縱深發展。
——兩岸和平“T”型格局。
基于兩岸經貿和民間交流的深入進行,兩岸在海西區內形成互補、互利、互動的新格局,閩臺由對峙前線轉圜為和平前沿,臺海和平的砝碼將越來越大。正如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所言,愈為密切的閩臺關系,愈有助于臺海軍事緩和化,為“臺海和平區”創造條件。
必須指出的是,作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試驗區”,海西的最終指向是“海峽經濟區”。五月十八日,海峽論壇“海峽經濟區高層論壇”的舉行,昭示此指向已嶄露頭角。(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