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1月6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拜會慈濟證嚴法師,以答謝慈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給予的大力協助。 中新社發 于晶波 攝
|
資料圖:11月6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拜會慈濟證嚴法師,以答謝慈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給予的大力協助。 中新社發 于晶波 攝
|
中新網12月30日電 2008年即將落幕,臺灣宗教界知名人士、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特別提出年終感言與建議。她呼吁臺灣社會以“清平致富”精神對抗不景氣,在不景氣年代回歸平平淡淡、克勤克儉、少欲知足、務實顧本,生活自然變得富裕,臺灣社會自然能夠度過難關。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歲末年終,證嚴法師在慈濟精舍向記者表示,她在日前出版《清貧致福》一書后,臺灣社會已更加面臨經濟不景氣挑戰,因此她進一步提出“清平致富”精神,希望以此改變人心。
證嚴法師說,社會出現不景氣,“其實都是喊的聲音比實際狀況大”,天下還有很多地方窮困,多少地方大雪紛飛,多少人必須挨餓受凍,臺灣已經很有福了。“臺灣日子已經夠好了,臺灣人若愿意勤儉,臺灣也不會貧到哪里去”。
她認為,越是金融風暴、經濟隱憂的年代,越要學習腳踏實地,學習顧本,教育人人都回歸人本思想,回歸清淡人生,養成根本生活。“人生再享受也是那幾秒、那幾天而已,不要因此奢華,否則景氣一壞,人生希望就如同泡沬一樣虛華”。
證嚴法師呼吁臺灣社會,面對不景氣環境,需要學習知足,彼此祝福,“寧可貧,也不要有貪與亂”。
證嚴法師近日也向慈濟義工強調,在艱苦的時候,消費更要花在需要的地方,單是鼓勵消費,卻沒有導正消費的觀念還是不夠,必須克勤克儉才能清平致富,平平安安過日子、心中有愛就是福。“為了消費而消費,只會讓心靈越來越空虛,少欲知足,生活自然變得富裕,真正的幸福,就在人人彼此的感恩之中。”
針對企業紛紛裁員、采取無薪假,造成勞工生計困難,證嚴法師認為,如果要企業不裁員確實也很難。勞資雙方必須彼此感恩,才能共度難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