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 島內金融機構自2005年起發生卡債風波,據“主計處”統計,約逾2000名受雇員工已經失業,若加計外圍催收等事業,失業人數上看3000人。若再加上近日“中華商銀”等銀行遭接管,金融機構就業市場恐已身陷超強冷氣團。
據“中央社”報道,“中華銀行”上周五出現擠兌,在被接管后短期內營運照常,但未來可能要面對標售、拍賣,再加上之前接管的花蓮企銀及臺東企銀,預估上千名員工工作權能否受到保障,攸關島內失業率變化。
但有人士指出,以目前勞動力約1060萬人,勞動市場能量非常龐大,即使有些公司裁員、但也有公司同時在擴編征人,再加上有些員工選擇離開職場轉入“非勞動力”,因此,“中華銀”事件對失業率影響很難評估。
不過,“主計處”方面稱,島內每增加1000名失業人,失業率就會增加0.1個百分點,而“經濟建設委員會”對今年失業率目標是要低于4%以下,這個目標未變。
“主計處”對未來金融市場就業變化認為尚待觀察,但2005年開始的卡債風暴,“主計處”最新統計是至2006年10月,與2005年10月相較,金融業受雇人數已經減少2000人,而外圍如催收等“其它支持服務業”也減少1500人,但官員強調,這1500人因有些是轉業、或離開職場,不能全部與卡債風暴劃上等號。
金融機構近一年屢屢受到沖擊,雖然在數據上對失業率影響可能不大,但金融機構就業市場吹起超強冷氣團,對部分金融從業人員而言,手捧“金飯碗”的美好不但早已不在,且短期內恐也是寒冬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