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獅六月八日電 (記者 黃瑤瑛 林永傳)被納入中國國臺辦二00八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的第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八日在福建石獅蚶江古渡碼頭隆重舉行,由五十六名臺灣同胞組成的參訪團與近十萬石獅鄉親共同欣賞了這場由兩岸同胞共同演繹的文化盛宴。
臺灣知名人士邱毅先生專程前來參加此次文化節。臺胞參訪團也充分參與到此次盛會中,包括一支臺灣女子龍舟隊與大陸三支女子龍舟隊一決高下,金門組成海泳隊參加“沖浪紅塔灣”,臺北白目樂隊將參加兩岸青年對歌會。
本屆文化節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動中拉開序幕,《雄獅開泰》、《祈福同祥》、《對渡情歌》、《吉祥平安》、《謎鄉風采》、《激情古渡》六個篇章陣容龐大,表演精彩絕倫。特別是民間祭祀放“王爺船”——“金再興”號神船,海峽兩岸共同祈福,成為文化節活動的一大亮點。
妙趣橫生、別開生面的“海上潑水”把整場活動推向高潮,各鄉各里的人涌向蚶江海濱,乘上小船,拿著戽斗、水桶盛水潑向對方船上的人,互相嬉戲。人們以此驅邪消災、祈求吉祥、海上安寧,同時通過潑水活動,傾吐思念、交融情誼。
此外,兩岸飲食文化高峰論壇暨廚藝交流、閩臺對渡高峰論壇、兩岸燈謎聯猜、兩岸民俗攝影大賽等精彩內容,凸顯閩臺交流的特色,為此間的端午佳節增添了親情融合的氣氛。
福建石獅蚶江是一個文化古鎮,早在宋元時期即為“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門戶,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的出海口。明清時期,蚶江港已成為中國大陸與臺灣通商對渡的碼頭。清乾隆四十九年,清政府在蚶江設立了蚶江海防官署,統轄當時泉州一府五縣的對臺貿易,成為大陸對臺通商的中心港口。
蚶江的端午“海上潑水”習俗最早見于明代,盛行于清朝,是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的產物。這一延續了幾百年的兩岸對渡文化習俗,既見證和紀念著閩臺對渡史,更成為維系海峽兩岸同胞情誼、拓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如今,這一習俗已被列為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正申報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屆活動得到了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鼎力支持,由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泉州市文化局、石獅市人民政府主辦。(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