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2日電 香港回歸十年,也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十年。12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看出署名吳非的評論文章《臺灣出路在“一國兩制”》指出,臺灣如不借鏡香港經驗,不啟動加入大中華經濟圈的步伐,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會被民眾和歷史唾棄。
文章指出,一部分香港學者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被污名化的問題,但實質的問題是,自1996年以來“一國兩制”根本就成為臺灣政黨和派系內斗的箭靶,“一國兩制”根本就沒有在臺有太多的討論,島內的老百姓對于這項制度基本不了解,現在整個中華經濟圈都處于全面整合階段,臺灣整個的行政系統都出現問題是不爭的事實。
文章從如下三個方面分析臺灣的出路在“一國兩制”,兩岸應加速經濟整合:
一、臺灣百姓不了解“一國兩制”
為何說“一國兩制”是臺灣現在唯一和最后的選擇?在上個世紀90年代,臺灣的領導精英的基本政策導向是如何保持臺灣經濟領先和讓受眾享受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才取得的經濟成果,在當時臺灣可以選擇和大陸共同分享大中華圈的榮譽,或者滿足一己之私,關起門來自己享用。結果是臺灣選擇了后者,臺灣的問題則在于,其自身經濟發展一直存在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是:政府的經濟指導政策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完全沒有任何的聯系。
臺灣當局在90年代初期沒有解決這些明顯的矛盾后,大陸全面開放,中小企業在臺灣發展好之后紛紛搬遷到大陸發展。臺如果要想讓自己的群眾享受自身經濟發展的成果,就必須透過中小企業吸引大量的勞工就業,這樣臺灣在融入大中華經濟圈的同時,也讓臺灣的大多數民眾享受到經濟發展后的經濟果實,同時臺灣中小企業商人也會在大陸經濟發展的同時,會長期處于非常有力的地位。
二、官員還沒學會走出臺北
1996年后的國民黨官員還沒有學會走出臺北以外,并且這些官員自認為臺灣已經完全轉型成為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就是臺灣經濟發展的一切,臺灣的人才基本上都能夠適應于全球化發展的需要,這是種不看全部只看臺北的狹隘視野。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之后,仍然沒有看出臺灣經濟發展的本質問題,在選票的考慮之下,應用之前的長期的意識形態教育的模式,把敵視大陸的意識形態換成了“臺獨”的意識形態,人們長期處于亢奮狀態,2004年的兩顆子彈再次讓陳水扁連任成功。
國民黨最近在馬英九的領導下已經開始意識到,國民黨走出臺北到臺灣的廣闊天地中鍛煉的必要性,只是現在馬英九周邊的大佬顧問太多,使得直到現在馬英九競選的實質精神還沒看出來。另外,現在是臺灣再次融入到大中華經濟圈的最后一次機會,馬英九以在野黨的身份,在選舉中必須為臺灣的民眾、中小企業爭取切實的利益。
三、兩岸應加速經濟整合
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無論是輿論界討論“一國兩制”中的“一國”還是“兩制”,總之香港和內地經濟綜合的速度正在加快,香港做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但沒有減弱,而且一直在加強。其實兩岸加速經濟整合才是關鍵問題。
現在臺灣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國民黨由于之前執政的原罪,在政策規劃上包括對于民意的掌控上沒有任何魄力,而民進黨這是在兩岸的交流上則沒有充足的人才。
兩岸的問題必需要兩岸來解決,任何的第三者都會把好事變壞事,壞事變災難。如果在未來兩三年間,臺灣不啟動加入大中華經濟圈的步伐,臺灣是無法通過美國的經濟發展達到經濟的全面復蘇,臺灣的政黨,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會被民眾和歷史唾棄。對于這一點,臺灣部分精英已經有所覺醒,但只是手中無權,回天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