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八日電 臺北消息:《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隨著陸客來臺人數急速增加,問題頻出。顯示臺灣觀光產業量與質都還不夠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數量商機的迷思下,當局及觀光業的心態都需要大大調整,臺灣觀光業才有可為。
社論說,推銷陸客觀光,是依一個大陸客在臺停留多久、每天花費多少,合計為觀光業增加多少營收、為臺灣經濟帶進多少收益及創造多少就業機會,亦即用數字計算政策收益。這樣的計算方式凸顯了當局及業者的心態,存著對每個大陸人做一次生意就能賺飽的短線心理,把陸客當成是偶爾經過的路客,于是所有的問題都隨著陸客的快速增加而一一浮現。
如:有大陸旅行團來臺簽證作業不及,在未獲入境許可下整團原機遣返;旅行社承攬過多陸客團,卻因租不到游覽車而讓陸客在機場空等;愈來愈多的導游抱怨,陸客團必去的三大景點──阿里山用餐須得排隊、故宮有如市場、日月潭變臟。這一切都在預期之中,卻迄未見改善之對策;尤其是業者殺價競爭,以低于成本價格搶生意,再另以商店購物賺回扣、減少旅游景點、改變交通工具等降低成本,導致旅游質量節節下降。
社論說,彼岸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游,既是展現善意,也是期待兩岸間互動能由上層往下普及到民間交流,以擴大接觸而增進了解,進而消除彼此的誤解及敵意;但我們對陸客來臺,腦袋里想到的卻盡是鈔票,不只沒有善用這個機會,讓彼岸人民看到臺灣的風土民情、文化內涵、生活品味,更連基本的待客之道都沒有,臺灣觀光業應有的水平顯已迷失在完全數字化的商機里。
社論強調,臺灣要發展觀光產業,就不能存著只撈來客一把的心理,不管來客是大陸人還是外國人。對于任何的來臺觀光客,都不能只從如何賺錢的角度思考;必須從來客的感受中切實改善自我,亦從改善自我后的成效來感動來客。大陸為數龐大的觀光客,正是臺灣發展觀光產業的契機,但當局及業者將陸客當路客的心態必須改變,并須有相應作法。(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