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在福建省廈門市,來自各地的大批游客乘金廈海域旅游船觀賞金門列島。冬季以來,來廈門旅游乘游船觀賞金門列島的游客日益增長。 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中新社香港一月四日電 臺北消息:四日出版的《聯合報》刊登社論指出,“大三通”全面開始,經由人民相互往來,貨物互通有無,兩岸自然會逐漸減少隔閡,增進情誼;但也有人認為,“三通”畢竟屬于外層接觸,而且稍嫌緩慢,不如“心通”更直接有效。讓兩岸青年在一起讀書受教,即是一種“心通”,在共同的中華文化陶冶下,把青年人的精神凝鑄在一起;使下一代青年未來有可能共創兩岸雙贏。
這篇題為《建議兩岸合辦大學》的社論指出,目前兩岸小學、中學和大學,常有互訪、學習營和各種競賽的活動。雖是短短時間的相處,彼此每為對方的聰敏、好學、善良和有禮所心折。臨行含淚相擁,別后魚雁往來。這些事固然很好,還有人要做進一步的事。
大陸有些教育界人士感覺到,這一代的人要給下一代的人提供機會,把他們放在一個比較相同的環境里,譬如學校,讓他們相互認識,相互切磋,相互恢宏志士之氣。西安交通大學東方學院院長雷原教授更具體提出“兩岸共建中華文化大學設想”的說帖,宗旨是“復興中華文化,推進兩岸關系,構建和諧世界”,學校不談主義,只談文化。至于推動方法,他建議“由海協、海基兩會領頭,兩岸企業家積極響應”。
社論說,兩岸合設大學,當然愈多效果愈好,但總要先辦一所作為“試點”,那么金門技術學院升格,也許就是個機會。原為技術學院教授、現任臺灣“監察委員”的周陽山就認為,臺灣本島對招收大陸學生有“反彈聲音”,金門的學校恰可開放給大陸學生就讀。
金門縣長李炷烽說,他們已調查過,金門有很多中小學校校園都很寬敞,設大學、設分校都不必另建校舍,只要把老師請來就行,這就方便省事多了。廈門大學派校長助理、經濟系教授莊宗明出席金門高峰論壇,他說:“從‘小三通’到‘大三通’,金門、廈門兩門對開應該有新局面,文化及教育交流合作是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社論最后說,我們矚盼設置“兩岸大學”,或許第一所“兩岸大學”即可在“金門大學島”上矗立起來。這樣的期望,自需兩岸朝野共同努力,才能成為事實。(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