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風吹” :急進的政治操弄打碎了自然而然的歷史進程
民主紀念館里,正堂居中還是蔣介石銅像,開館典禮那天,幾百個風箏掛在銅像四圍,把蔣中正遮擋得嚴嚴實實。
2007年11月23日,“大中至正”的牌匾被換成“自由廣場”時,朱蘊輝就在抗議現場,“很混亂”,“大概有幾千人”。
不遠處的那座藍頂建筑(中正紀念堂),當年紀念中正,如今紀念民主。然而,“民主”并沒有帶來蔣經國孜孜期待的“諒解”。
警察把抗議民眾圍在了廣場外沿,朱蘊輝就和大家一起高喊,“怎么能這樣對待一個死去多年的人”。他們面前有一幅標注了“臺灣民主紀念館”的大地圖,一個抗議的中年男子,上去就把地圖撕了,摔在地上,踩了好幾腳。
那會兒,朱蘊輝不禁想起,當年捐款修中正紀念堂,“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是大家都捐一日所得、一月所得。”最終修建中正紀念堂的經費,1/4來自民間捐款。
圍繞中正紀念堂的改名而展開的政治斗爭已經持續了大半年。在“去蔣”的各項行動一步步都最終實現后,2007年2月28日,陳水扁再次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集會上演講,說中正紀念堂是“不符合民主潮流的封建產物”。
半月后,馬英九帶著國民黨要員們,繞行中正紀念堂,抗議“民進黨分裂族群、毀棄歷史的舉動”,終于第一次高調地表明了反對“去蔣”的立場。
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郝龍斌說,中正紀念堂不是“國定”的古跡,所以歸臺北市政府管,誰也別想改名。
民進黨掌控的“行政院”隨即決議中正紀念堂升格為“國定古跡”,歸“行政院”下屬的“文物建設委員會”管,并且制定了紀念館園區進出管制和換牌更名的計劃,甚至準備好了實施操作的起重機,連紀念館園區圍墻都要拆除。
臺北市政府也隨即宣布,中正紀念堂周邊道路屆時同樣交通管制,“任何工程車輛不得進出”,并要求臺北市警局“嚴格執行”。至于圍墻,是園區和臺北市共有,誰敢拆除,就以“損壞公物”之嫌逮捕。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曾坤地曾經建議,“有需要可以建立民主紀念館,但中正紀念堂也要繼續讓它存在,因為這是歷史,可以讓兩者并存下去”。
但他最后還是只能無奈地親眼看著“中正紀念堂”的銅牌被摘下,“臺灣民主紀念館”取而代之。曾坤地說自己“從事公務這么多年,2007年是最難過的一年”。
往年的紀念堂,每天早晨,都用擴音器播放“蔣公逝世紀念曲”。不過,陳水扁當政8年來,中正紀念館的功能,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單純的領袖懷念。這里開辦了很多社會教育的課程,舉辦的展覽是“極地攝影之旅”、“文明科技四千年”。
對于中正紀念堂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們更珍惜的,是這種自然而然的改變。所以,當急進的政治操弄打碎了這種自然而然時,許多社會教育課程的老師選擇了離開,他們不愿意接受署著“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聘書。
2008年1月1日,經過各處的調整后,“臺灣民主紀念館”正式開放,陳水扁親自主持開館典禮。
民主紀念館里,正堂居中還是蔣介石銅像,被認為是有礙觀瞻;有好事者也曾提議將銅像一并拆除,不過卻也茲事體大,后來的變通辦法是,開館典禮那天,幾百個風箏掛在銅像四圍,把蔣中正遮擋得嚴嚴實實。陳水扁和他的支持者稱這個“裝置藝術”的主題,是“民主風吹”。
銅像兩邊的墻壁,掛上了早年紀念堂前的廣場上的群眾民主運動的圖片,一條大標語是“揮別白色恐怖”,還有“二二八受難者”的名錄。
當天負責接待來賓的朱秀蘭記得,“都是民進黨的代表,國民黨沒有派代表過來。”“我們很沮喪,但有些事情沒辦法。”
陳水扁照例要發表演講的,曾坤地在臺下聽。他模模糊糊地記得陳水扁講了“過去大學生野百合運動在中正紀念堂發生,其他類似的相關政治的抗爭活動也在這里,所以要把這個地方改成臺灣民主紀念館”等等。
典禮結束后,陳水扁還專門和曾坤地握手,說“未來有運動要繼續努力,要拜托你啊”,曾坤地不知道怎么響應好。“我們不要什么偉人,也不愿唱什么高調。”朱秀蘭記得10年前剛到紀念堂工作的時候,觀眾盈門的情景,所以對現在的變故,尤其不以為然。“我們只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祥和社會。”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