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平臺由虛變實
馬英九上臺后的國共平臺,將抹去以往國民黨“在野”時的尷尬,發揮三個重要作用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
2005年4月29日下午3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手握在了一起。此時距離1945年重慶談判時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握手,整整過去了60年。這是時隔60年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
當時的國民黨在野5年之久,原先的海協、海基會的兩會溝通體制已被“臺獨”政治操弄破壞殆盡。“非破不能立”,國共兩黨以開拓性的歷史視野,建立了“黨對黨”的兩岸溝通平臺。
3年后的2008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江山如此多嬌》的巨幅國畫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再次親切握手。這是在2008年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的形勢下,兩黨最高領導人之間的首次會談。
國共平臺搭建三年
正如吳伯雄28日所說:9年前臺灣發生9·21地震,那時正是兩岸關系開始陷入低潮、困難的時候;如今的5·12四川大地震,卻是發生在兩岸關系撥云見日的一個改變的時候。這兩次地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大啟示錄。而回首國共平臺搭建三年多來,步步不易。
2005年初,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展開“破冰之旅”訪問大陸,為連戰之行鋪路;4月,連戰為期8天的“和平之旅”,國共兩黨達成了兩岸和平發展的五項愿景等一系列共識;隨后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的“搭橋之旅”、新黨黨主席郁慕明的“民族之旅”都進一步拉近了兩岸之間的距離。
從2005年到2008年,作為黨際交流平臺的一部分,國共論壇已經召開了三屆,“胡連會”也舉行了4次。國共兩黨之間形成了制度性、定期的溝通機制,釋放出包括開放臺灣水果進入大陸、教育、醫療等各方面共50多項惠臺措施:
2006年4月14日,首屆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大陸宣布惠及臺胞采取的15項政策,在島內引起強烈反響;
2006年10月17日,第二屆經貿論壇移師海南博鰲,舉行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這是海峽兩岸20年來首次召開如此大規模的兩岸農業盛會。論壇通過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共同建議》,大陸則推出20項擴大深化和兩岸農業合作新政策措施;
2007年4月28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了六項“共同建議”和13項惠臺措施,緊扣當前兩岸同胞關注的直航、教育交流和旅游觀光議題。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朱文暉分析說,前兩屆國共論壇多少有些務虛的性質,第三屆已經從共識的層面向政策細則的層面,因為有許多不需要臺灣官方配合支持、大陸和臺灣民間及企業達成共識以后就可以直接操作的措施,是實實在在的惠臺之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