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邦交國”記者驚喜看中國
臺“邦交國”記者應邀來中國大陸訪問后,紛紛在媒體上發表了贊嘆中國的文章
因為遙遠,所以陌生。因為陌生,所以處處驚奇。
中美洲記者代表團一行近20人,7月初在中國外交部的邀請下,到北京、上海和廈門進行了長達10天的訪問。代表團成員中除了哥斯達黎加外,其他大多是來自非邦交國,如尼加拉瓜、巴拿馬、多米尼加和巴拉圭等,而這些國家目前都是臺灣的“友邦”。
其中,來自巴拉圭的記者瑪貝爾·倫費爾特和阿爾弗雷多·坎特羅回國后都驚嘆,今日中國的現實遠遠超乎他們的想像。他們用了15天的思考和沉淀,才開始在巴拉圭第一大報《阿貝塞報》上連載刊登他們的見聞和感慨。
“中國的成就讓我驚訝”
盡管距離這次訪問已一個多月了,但《阿貝塞報》政治版記者坎特羅回想起這段旅程,印象非常清晰和深刻。他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坐在上海磁懸浮列車上,你無法想像我的心里有多感慨,也無法想像我對中國的發展和今天的成就有多欽佩!”對坎特羅而言,這趟列車僅僅是20多年來實現經濟年增長10%的中國模式成功之處的無數證明之一。
“從大街上奔跑的轎車,人們匆忙的腳步,眾多人頭攢動的商業中心,到繁忙的工業園區,大眾、奔馳、豐田等國際品牌汽車組裝中心,我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實力,沒有理由認為中國會在這個道路上停止下來!笨蔡亓_與《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侃侃而談。
而最讓“3月1日電臺”的播音員倫費爾特揮之不去的印象是“中國人自信自豪的精神面貌和求發展的急切心情”。
“兩岸沒有理由永遠分離”
在驚嘆中國經濟發展之余,不管是倫費爾特還是坎特羅都在思考他們的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他們前后發表了6篇相關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這樣寫道:“中國幾代領導人20多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改革的步伐,反觀巴拉圭,我們仍然處在20年前的窘境:腐敗、官僚、國企效率低下、思維落后。”兩個記者都表示,盡管巴拉圭和中國如此不同,甚至沒有外交關系,但面對中國的發展和強大,巴拉圭不能對中國視而不見,巴拉圭需要這個巨大的市場。
巴拉圭作為南美唯一與臺灣保持“邦交關系”的國家,探究兩岸問題也是倫費爾特和坎特羅此行的目的;蛟S可以說,訪問的結果是他們顛覆了自己過去的想法。“在大陸的中國人和在臺灣島的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語言,甚至屬于同一個家庭。五千年的歷史把兩岸的所有中國人聯系在一起,與五千年歷史的同一血脈相比,始于1949年的分離可謂微乎其微。兩岸沒有理由永遠分離,兩岸人民也沒有理由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臺獨之路走不通”
而尼加拉瓜的記者對兩岸問題更是深有體會。自從中國和哥斯達黎加建交后,臺灣就加強了對尼加拉瓜的“金元外交”。7月12日,臺當局在馬那瓜舉行“贈送”3000萬美元的儀式。次日,網上就出現了《文傳新聞報》主編克魯斯的署名文章,對此事予以抨擊。當時克魯斯剛訪華歸國不久,他在文中引用一位曾接待他的中國外交部官員的話指出:“臺灣當局使用重金賄賂‘邦交國’政府要人,只是為了達到拉攏‘邦交國’,換取國際承認的目的!
讓尼加拉瓜人格外注意的是,8月5日的《新日報》發表了一篇整版的署名文章——《中國與臺灣是“一國兩制”》。作者查莫斯在文中直言不諱地寫道:“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用臺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路是走不通的!被蛟S有人難以相信在臺“邦交國”中會有人說這樣的話,但其實也不奇怪。此文發表時,臺灣當局“使館”正在尼加拉瓜為“加入聯合國”大作宣傳,甚至想出一個“怪招”,鼓動民眾撥打手機“撞大運”,用電腦、音響和自行車等獎品來引起尼加拉瓜人對此事的關注。這在作者看來無疑是一場鬧劇。
《新日報》是尼加拉瓜兩大日報之一,在當地具有相當影響力。而查莫斯是《新日報》的副社長兼副主編。他在與《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聊天時說:“我曾兩次訪問過臺灣,最后一次是在去年12月,那次訪臺時,我就覺察出臺灣當局的‘獨立傾向’!彼積極地評價了中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并認為“大陸和臺灣應該和平統一,大陸方面的統一條件也是合情合理的”。(林如萱、張源培、楊文正)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