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果大陸病患要到臺灣做一個器官移植的手術,是不是臺灣相關的醫療環境,還有醫療的設備儀器,包括醫療的服務等等都十分充分和完備呢?
宋晏仁:當然每一個醫療環境來看,它都會它在地的一些困難,以及當他擴大醫療服務的時候,他的一些資源上面的運用。比如說舉個例子來講器官移植將來會是很明顯,他的捐贈者就是器官的來源,將會是要面臨的問題,很可能將來解決之道應該是說,需要就醫的患者他的親屬本身愿意捐贈,就隨同到臺灣來做器官移植的捐贈者,這樣是一個最簡單的解決之道。那么其他環境的因子,很可能是在一些就醫習慣方面,生活的習慣不符合整個服務的體系不相容。但是我想這個隨著時間的推展一定會解決。
潘懷宗:剛剛我們陽明大學的副校長宋副校長也特別提到說,換肝因為目前我們在器官部分,臺灣器官其實有困難,所以這一次的開放項目里面不管是心臟的移植或者肝臟的移植是規定不可以占到臺灣人民排隊的順序,也就是說臺灣地區所捐贈的器官目前并沒有開放給海外的華人或者大陸地區的人民來使用,所以因此你大陸地區人民或者海外華人要來接受器官移植的話,必須自己找器官,也就是說臺灣的器官是沒有辦法給你的,因為現在臺灣地區有非常多的人民都等不到器官來移植,所以他不敢開放這一項。
主持人:像剛才我們談到的,如果大陸患者想到臺灣去就診,除了要準備一個比較高額的醫療費用以外,需要辦理哪些相關的手續?
潘懷宗:現在目前他的規定是說不可以由大陸人民自己申請,是要由臺灣的醫療院所代為申請。那現在問題來了,就像剛剛主持人所提到的就是說,你現在沒有直接開放大陸人民來臺觀光,甚至現在飛機還要繞行第三地,那么在這么不方便的情況之下,民眾怎么樣跟醫療院者達成所謂的聯系,如果你沒有達成聯系,沒有事先把病情或者一些病例資料送給醫療院所,這個醫療院所從哪一個角度能夠幫你申請,所以我就想不通這個要怎么來執行。
當然我昨天晚上想來想去可能有一些方式,比如說舉個例子來講,由臺灣的親屬,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非常多的臺灣同胞跟大陸都有親屬關系,比如說叔叔、伯伯、阿姨、嬸嬸,甚至父親、兒子都有這種關系。假設說通過這種關系,然后由在臺的親屬送到醫療院所去,讓醫生評估這個病例,確定沒有問題之后,再拜托這個醫療院所提出申請,我想這是唯一我想到,有可能做到的,就是沒有全面開放大陸人民來臺觀光,通過親屬幫忙,那這樣一個情況之下或許可以達到一些案例,可是對于沒有親屬的人怎么辦,所以這個開放的部分,我認為是不是能夠考慮能夠開放所謂兩岸人民或者是大陸人民能夠自由來臺觀光的話,那么這樣一個醫療服務可以更切實際一點。再來就講到所謂直航問題,你想想看如果一個人他肝臟已經很不舒服了,他要換肝。那你又要繞行第三地,這對病人來說是非常痛苦。所以我是認為除了剛剛我提出的說要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這是第一個部分以外,另外我認為要立刻直航,而且直航以后可以讓這些病人能夠更迅速,更快速地能夠來往臺灣和大陸之間,讓他們可以得到更多醫療事先的評估,事先的準備,因為開刀并不是你所想像說,你一來我一看我就能開,不是這樣子,他事先都要評估好,準備好,所有事情都要溝通好,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主持人:其實雖然兩岸在醫學交流方面這些年來是日益密切,但大陸方面對臺灣的醫療狀況還并不是十分了解,您能否介紹一下臺灣醫療方面的基本情況?
宋晏仁:臺灣的民眾其實就醫是相當方便的,尤其在健保實施之后,健保已經實施11年了。一般來講民眾如果病了他其實可以有幾個選擇,第一個他可以到他臨近的診所,如果他的疾病情況不嚴重,那么診所經過診斷之后,發現他的疾病需要做更深入的治療,就會建議他到比較中大型的醫院。以臺灣現在醫師的數量,跟醫院的數量不止是我們病床的數量很充足,我們門診的服務其實除了一般白天的診,還有夜診,周末實際上也還有診。所以我想在醫療方面臺灣民眾大概在各個縣市都差不多,對于醫療這個面項滿足度是相當高。那再加上我們有一個所謂醫療品質測進委員會,在臺灣我們叫醫測會,對醫院都每隔一個定期都做定期的度考,包括他醫院的服務品質,包括他醫院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醫院這樣一個嚴格的督考,再加上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每一年都有定期的督考,對于醫療品質的監督是非常嚴密的管控的。臺灣人民的就醫是方便的,臺灣醫療的品質是可信賴。
主持人:好,感謝二位的精彩分析,同時也謝謝觀眾朋友的收看,謝謝。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