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九月六日電 第三屆海峽旅游博覽會今天在廈門開幕。此間臺灣研究專家指出,兩岸旅游交流與合作快速發(fā)展,其中文化旅游交流呈現(xiàn)出宗教朝拜、尋根謁祖、文化交流、文化投資、旅游交流、文教交流六種形態(tài)。
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兩岸打破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隔絕狀態(tài)以來,臺胞赴大陸人數逐年增長,臺灣客源已成為祖國大陸接待入境旅游的重要市場。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分析認為,在這些臺胞游客中,相當部分與文化旅游相關,其發(fā)展特點表現(xiàn)為六種形態(tài):
一是宗教朝拜型。福建龍海白礁和海滄青礁慈濟宮、云霄開漳圣王廟、安溪清水祖師廟、古天臨水宮、莆田湄洲島媽祖廟等祖廟,每年都吸引臺胞絡繹不絕前來進香朝拜,有四十萬人次左右,約占臺胞到祖國大陸總數的十分之一。媽祖文化已成為大陸對臺旅游的龍頭產品。
二是尋根謁祖型。二千三百萬臺胞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祖籍都在大陸,因此一九八七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后,很多臺胞回鄉(xiāng)祭祖認親,謁祖墓,修祖祠,認祖宗。大陸各地的各種懇親、祭祖活動持續(xù)不斷,也激起一波又一波臺胞到大陸尋根謁祖的熱潮。
三是文化交流型。大陸與臺灣文化源遠流長,以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為主題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十分熱絡。
四是文化投資型。文化觀光與投資考察相互推動,已顯現(xiàn)在臺商的投資實踐中。臺商李瑞河在祖籍地漳州投資數億元建設國家四A級旅游區(qū)“天福茶博物院”、“雕塑園”等景點,每年接待游客超過五十萬人次。
五是旅游交流型。一九九三年起,兩岸每年都舉辦旅游業(yè)聯(lián)誼會,促進兩岸旅游業(yè)界的交流,帶動臺胞游大陸的熱潮,也組織大陸旅游業(yè)者赴臺交流。兩岸旅游業(yè)界雙向聯(lián)系溝通日益密切。
六是文教交流型。大陸一九八五年起開始招收臺灣學生,各高,F(xiàn)累計招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臺生達數萬人。以藝術、生物考察、弘揚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少年兒童夏令營、聲樂合唱節(jié)、閩南童謠文化匯演、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兩岸賽艇對抗賽等活動相繼舉辦,并形成常態(tài)化,吸引許多臺灣青少年來大陸參加文教考察活動。
這位知名臺灣研究專家稱,兩岸在農業(yè)、法律、烹飪、體育等其他許多領域的交流也異彩紛呈,為兩岸文化旅游交流呈現(xiàn)廣闊前景。在兩岸旅游業(yè)日益興盛和兩岸關系不斷發(fā)展的形勢下,兩岸文化旅游整合資源、交流合作、互補互利、共同發(fā)展,將走出一條資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的合作雙贏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