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巴黎6月30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30日發表評論說,海峽兩岸正式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標志著兩岸經貿交流,由單項變雙向,進入制度化軌道。兩岸中國人為未來發展,簽署雙贏協定,炎黃子孫無不樂觀其成。
評論摘錄如下:
6月29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重慶舉行儀式,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協議“落槌”,標志著兩岸經貿交流,由單項變雙向,進入制度化軌道。
ECFA是目前兩岸簽署規模最龐大的經貿合作協議。兩岸806種產品的進口關稅將因此撤銷,還將相互開放銀行業等市場。眾所周知,簽署ECFA對于臺灣借助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把握時機,避免將臺灣經濟被邊緣化,意義非凡。逐條看過,無疑是實打實的“利好”。盡管雙方都強調“互利雙贏”,但從其具體條款的安排上即可看出,協議屬于大陸對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中小企業“釋放善意”。比如關稅減免一項,大陸將對539種總值138.4億美元的臺灣產品實施減免關稅;臺灣將對267種總值30億美元的大陸產品提供關稅寬減;其傾斜度一目了然。尤其在臺灣經濟在危機中復蘇的當口,協議之簽署,使臺灣未來十年得到滋潤,堪稱“及時雨”。難怪馬英九稱之為“摸得到的和平繁榮”。
依常情常理,兩岸中國人,加強經貿關系,和諧民間交往,為共度時艱,更為未來發展,簽署雙贏協定,炎黃子孫無不樂觀其成。旅歐華僑華人看到歐洲債務危機中一度出現的歐盟內部“各掃門前雪”傾向,更加看重兩岸血濃于水的相互扶持。但一貫秉持臺獨理念之島內民進黨人士,此次仍指大陸試圖以經濟手段爭取臺灣大型企業對“統一”的政治支持,因此反對ECFA,實屬為操弄統獨議題而置臺灣民眾福祉于不顧。其實,只要研究一下剛剛簽署的ECFA各項條目就會明白,協議恰恰重在扶植臺灣中小企業,照顧中南部、中小企業與中低收入戶,造福的是臺灣百姓,也正因為如此,才得到島內中小企業主和農民的齊聲喝彩。面對這樣的“利好”,反對ECFA人士已近理屈詞窮,完全失去民眾的信任。島內7成人支持ECFA的主流民意,必將這一政治“濁流”徹底淹沒。
如果說,以打意識形態牌來企圖掣肘這一協議的民進黨,最不愿聽所謂“中共宣傳”的話,我們不妨聽聽海外及島內專家如何評價ECFA。日本經濟趨勢專家大前研一以“特別調制的維他命”來形容ECFA對臺灣經濟健康的好處;美國經濟學家則更加“擲地有聲”,稱ECFA乃臺灣未來發展的“唯一選擇”。臺“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28日說,曾以模型推估,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后臺灣可凈增加6萬多個就業機會。可見ECFA對臺灣的重要性。
盤點一下金融海嘯與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臺灣經濟的上佳表現,就會知道:臺灣是“背靠大陸好乘涼”。如果沒有兩岸“大三通”,沒有近年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緊密,也就不可能有“臺灣對外出口大陸和香港占四成”、“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逾6%”這樣的成績。
誠然,有一點,反對ECFA的人士未必說錯,就是經濟中有政治。簽ECFA大陸慷慨“讓利”于臺灣,沒有在經濟上斤斤計較,倒有同胞骨肉之惺惺相惜,“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更深廣地爭取了臺灣民心,促進了兩岸和諧,增強了政治互信,增加了兩岸對和平統一的信心。從這個角度說,這是全球華僑華人所樂見的最大的“政治”。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