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將采取向A股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網下向詢價對象詢價配售與網上資金申購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這幾種發行方式的結合,不僅可保證農行此次發行數量可觀的新股能夠順利發行出去,而且可減輕內地市場的發行壓力。
記者卓尚進農行在A股招股意向書披露之后,從6月17日起開始路演。6月19日,農行在該行大樓進行了北京的第二場路演。
從6月17日至23日,農行將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進行路演;7月1日開始進行網下申購,7月6日進行網上申購,7月7日確定發行價格。
農行H股將于6月24日在香港展開國際配售路演,6月30日至7月6日公開招股,預計7月6日定價。
據悉,農行A股將在7月15日于上海證交所上市,農行H股將于7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
機構投資者投資參與熱情高漲
今年的6、7月份,是屬于農行的火熱季。農行IPO,這場資本的盛宴,正吸引著國內外投資者的熱情參與和前去分享。
從目前路演情況來看,農行承銷商團隊的“積極營銷”、農行高管的“現場說法”開始起到效果,來自國內外的眾多機構投資者對農行IPO給予了熱情關注。
6月17日,正值農行披露招股意向書的第一天,在農總行的16層會議大廳,農行與渣打銀行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
渣打銀行主席莊貝思致辭表示:“今天對我們兩家銀行都是大喜的日子。”而農行董事長項俊波致辭時也說了下面的一句話作為回應:“6月17日確實是個好日子。”
兩位銀行高管在簽約之后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此前,在6月2日,農行與荷蘭合作銀行(拉博銀行)已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兩家外資銀行都將購買農行股份,“可能會比其他海外單一機構投資者多一些。”該人士透露,由于中東投資者認購的數額巨大,有一家就要認購100億美元,農行不能為其提供那么多的股份,各家海外機構認購的金額會受到限制,“農行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有點供不應求。”
6月15日,香港方面有消息稱,農行已簽訂10個基礎投資者,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卡塔爾投資局和美資農產品跨國集團。香港一批富豪將認購農行股票,如長實主席李嘉誠、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等。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農行基礎投資者的入圍名單上,國際投資者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有來自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如科威特投資局、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有歐美金融機構如渣打銀行、荷蘭合作銀行,有日本和新加坡的投資機構如大和證券、聯合野村證券、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等。
國內不少機構投資者也表示出投資農行A股的興趣。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洋保險等大型保險公司,各自擁有數千億元多至近萬億元的可投資的資金。國內一批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神華、國家電網等均表示了深厚的投資興趣。
農行IPO對市場壓力不大
為了滿足國際國內機構投資者投資農行股份的愿望,承銷商團隊設計了特別的發行方式,并以很高的比例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股票。
農行將采取向A股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網下向詢價對象詢價配售與網上資金申購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這幾種發行方式的結合,不僅可保證農行此次發行數量可觀的新股能夠順利發行出去,而且可減輕內地市場的發行壓力。
細心人士會注意到,此次農行重啟戰略配售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農行此次A股發行,戰略配售不超過102.28億股,約占A股綠鞋全額行使后發行規模的40%;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發行不超過48億股,約占A股綠鞋全額行使后發行規模的18.8%;其余部分向網上發行。
證監會于2007年3月底向保薦機構下發的《關于戰略配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的總量不超過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30%。
由于農行向戰略投資者配售的股份占比將達到40%(得到政策的支持),而向廣大中小投資者發行的股票將會大大減少。與此同時,按照招股意向書的約定,承銷農行的券商和投行對農行IPO將采用包銷的方式,即若農行未被市場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將由承銷商分攤全額買下。如此看來,本次農行A股完全可以順利發行出去,而且很可能將行使綠鞋機制,其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另據某中資基金經理表示,農行H股僅有5%向香港公眾發行,其余95%向國際投資者配售,而直接配售給基礎投資者的比例高達發行規模的40%。據此分析預測,在國際投資者投資參與農行H股的熱情比內地機構投資者還要高漲的情況下,農行H股的成功發行問題不大,不會給香港市場帶來壓力。
定價還待多方博弈路演中一個各方關注的焦點是農行首次發行股票的定價。目前來看,各方還在博弈之中,還需等待數日,才會有結果。
日前有媒體引用國內承銷商團隊的估值報告稱,承銷商中信證券、中金、銀河證券和國泰君安評估,均認為農行A股股價超過3元,其中,中信證券給出的上限高達4.07元。
盡管目前國內外投資銀行和券商對農行A股和H股的估值和定價莫衷一是,但是大多已認可農行的投資價值和未來的發展潛力。相信,隨著農行在境內外的路演進行和投資者對農行價值的分析深入,農行發行價格會達到一個“均衡價格”,讓參與各方都能接受,畢竟這是他們“參與”和“博弈”的最后結果。(卓尚進)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