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基金經理更換又現高潮。在眾多變更公告中,中郵基金經理王海濤的離職引起了市場關注。
突然離職有蹊蹺
5月29日,中郵核心優選基金發布公告稱,其基金經理王海濤女士因個人原因辭職,其從5月26日起不再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
資料顯示,王海濤是從2008年9月開始接任前任基金經理許煒,在該基金經理崗位上任職將近1年零8個月。
看似尋常的離職行為,但市場人士難免將其與中郵涉嫌利益輸送一事聯系起來。
不久前,中郵旗下3只基金在大龍地產上的蹊蹺操作引發市場對其存在利益輸送的質疑。大龍地產前10大股東變化情況顯示,原本占據3席的中郵旗下3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有兩只已從前10大股東名單中消失,只有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增持了該股。
在大龍地產面臨重大利空的情況下,中郵基金“二退一進”的做法令人費解。雖然中郵基金曾于5月7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市場對其利益輸送的質疑是未經實際數據證明的主觀猜測,但這樣的澄清并沒有打消人們心中的疑慮。巧合的是,此次辭職的正好是中郵核心優選的基金經理王海濤;鸾浝淼母鼡Q是否為了平息市場的質疑呢?
早在5月12日,中郵基金發布公告,增聘王麗萍女士擔任中郵核心優選基金的基金經理。顯然,這是在為王海濤的離任做準備。
不僅涉嫌利益輸送,中郵核心優選本身的業績也乏善可陳。今年以來,其凈值下跌了18.44%,93%的持股倉位令其在大盤下跌中難以保住已有的收益,業績大大落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
業績落后“被辭職”
除了中郵基金經理離職有些蹊蹺外,其他一些基金經理的變更可能與基金業績有關。今年以來,基金業績隨股市的下跌而遭遇重挫。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350只偏股型基金(包含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2.72%,其中僅12只實現正收益,而跌幅超過20%的有54只,其中凈值跌幅最大的接近-30%。
在糟糕的業績面前,基金經理只能一走了之。業績居倒數前列的國聯安紅利基金年初以來的凈值跌幅已近25%。數據顯示,在3個月短期業績排名中位居第214,不僅低于同類基金平均值,更跑輸了上證指數。而其中期業績也落后同類基金均值,最近1年的凈值收益在同類基金內名列第163位,落后于上證指數。這只業績落后的基金也遭到了持有人的拋棄,一季度被大規模贖回,基金份額減少近40%,截至一季度末總份額僅為0.97億份。在業績和規模“雙降”的情況下,作為國聯安副投資總監的基金經理馮天戈也“因工作需要”離開了上任了1年半的基金經理一職。
一年半的就職時間不算長,但還有任職時間更短的基金經理。成立于去年年底的博時超大盤基金最近發布公告,宣布博時超大盤ETF的基金經理張曉軍離任,而張曉軍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尚不足半年。該基金今年以來的表現也十分差勁,成立以來凈值虧損近30%,首募買入的投資者悉數被深套。
去年10月成立的景順長城能源基建基金的基金經理李志嘉也任職僅半年多時間,日前也宣布“因個人原因”辭職。
變更情況還會增多
根據統計,到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歷史上曾有853名基金經理,目前在職的只有507人。在在職的基金經理中,平均任職期只有2.58年。而擔任基金經理不滿1年的有140位,占總人數的28%。
統計還顯示,今年以來,90余只基金公布了基金經理變動情況(包含離職和調任),占到所有基金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去年同期乃至2008年同期,變動基金經理的基金僅占當時所有基金的十分之一左右。去年全年大致有130只左右的基金更換了基金經理。
由統計數據可見,基金經理更換越來越快,任職資歷也越來越淺。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因為業績差而走人外,隨著新基金數量增多,一些基金公司也對旗下基金經理進行重新配置。另外,由公轉私的基金經理也不少,如華夏基金孫建東、工銀瑞信張翎和泰達宏利李澤剛等,都在今年進入私募基金。
國信證券認為,由于當前公募基金受部分客觀因素制約,缺失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尤其是當前市場后續走勢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未來同類型基金業績分化的不斷加劇,這將進一步增大業績考核壓力。中短期來看,基金經理的變動情況,暫時不會有實質性好轉。
基金經理“走馬燈”似地變換,使得持有人對基金前景頗為憂慮。歷史經驗證明,基金經理頻繁變換對基金業績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信息披露滯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經理頻繁變更之際,基金公司對于基金經理離職的信息披露則顯得有些滯后。例如,一家基金公司在今年5月發布了一則基金經理離職公告,但實際上該基金經理早在去年9月即已處于“休假”狀態。從公告看,該基金公司僅在當年11月發布一則公告,稱將增聘基金經理,但對原經理未管理基金只字不提。
根據有關法規,基金發生包括基金經理變動等重大事件時,基金公司應當在兩天內編制臨時報告書予以公告。
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滯后性問題不僅有失誠信,還觸犯了法規,監管層應該予以關注。文/本刊記者 張學慶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