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報告
“三高”始終不離左右
無論是發行前還是發行后,“三高”一直不離創業板左右。不過,此“三高”非彼“三高”。對于創業板最初的定義,市場給出的是“高成長、高科技、高風險”的中小型“三高企業”。然而創業板一露臉,市場看到的卻是另一種“三高”——高市盈率、高發行價和高額超募資金。而且,這“三高”現象整整持續了一年。
一年來,創業板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5.77倍,最高發行市盈率達127倍,平均發行價格32.72元。與創業板相比,中小板、主板公司同期發行市盈率分別為52倍、35倍;平均發行價格對應為27.77元和11.02元。高價發行帶來的,是上市公司實際募得資金遠超預期。
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認為,一邊是嚴重的資金超募,另一邊卻是大量的中小企業缺少資金嗷嗷待哺。“三高”使創業板成了“不創即富”板,從不到一年時間即有多位高管非正常離職來看,本來是要點燃創業激情的創業板也可能泯滅了創業激情。
財經晨譚
創業板的“甲方”和“乙方”
這是一個讓人羨慕和嫉妒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令人恐懼不安的地方。沒有人能夠想到,中國創業板問世僅一年,就已成為一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造富機器。它年產500位億萬富翁,聽著你都會覺得底氣不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創業板。分別站在“甲方”和“乙方”的利益角度,你才能看清楚,為什么一歲的創業板卻有這么多質疑、這么多感慨和無奈。作為創業板的“甲方”,交易所、證券中介機構和融資企業是創業板發行的供給方。在他們眼里,創業板的確“非常成功”——發行成功、融資成功、交易活躍。對于一個新興的股票市場來說,還能要求些什么呢?
然而,由數量龐大的投資者構成的“乙方”獲得的卻是另一番感受。“高利潤率、高收益率、高增長性”,這些期待中的“三高”并沒有出現。大行其道的卻是“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資金”這些新“三高”。隨著時間的考驗,創業板公司開始曝出成長性減退、業績大變臉的壞消息。而解禁潮、離職潮,再到破發潮的襲來,也是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信心的嚴峻考驗。
目前,創業板的估值是主板的3.5倍,是藍籌板塊的4.5倍。這樣一個短期投機炒作氣氛濃厚、融資圈錢近乎竭澤而漁的市場,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順便說一下10年前推出的香港創業板,目前,其掛牌企業只剩186家,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每天交易近乎為零。缺乏基本的產業支撐,上市公司資產質量低下是交投不活躍、最后被主流投資者遺棄的主要原因。
客觀地說,創業板一周年的體檢報告,其實是一份令人“憂心忡忡”的報告。“三高”的圈錢指標和交易指標,反映了創業板畸形的體質。這些不良的健康指標,尚沒有導致嚴重的市場后果,但已經對創業板未來的良性發展,形成巨大陰影。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