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先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數據。
截至2010年10月14日,我國創業板市場共有127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資金凈額為927.11億元,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6.11倍,平均募集資金約為7.29億元。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平均市盈率為64.6倍。對此,如果我們用歷史的眼光來觀察問題時會發現,在我國資本市場中也曾經出現過高市盈率問題。例如,中小板市場曾在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期間月度平均市盈率最高達到75倍?梢,出現類似高市盈率問題,也并非十分可怕。事實上,通過完善制度建設等方式來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只是時間問題。例如,證監會在國慶節后發布了《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將有助于解決創業板市場中出現的“三高現象”。
另據創業板上市公司公布的部分財務數據分析,一是2008年上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半年度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6.64%,遠高于深市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相應的增長率4.64%和5.52%,表明其業績增長具有可持續性;二是2010年上半年91.24%的利潤總額來源于主營業務,表明創業板上市公司更專注主營業務,收益來源也相對穩定;三是創業板上市公司2010年上半年平均毛利率為35.94%,高于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平均毛利率近一倍,顯示出其較強的盈利能力。這從一個側面證實,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并非市場預期的那么弱。對此,千萬不要“先入為見”,更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還有,市場對部分高管的辭職套現問題也較為敏感。這種擔憂來自于市場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必然會導致高管的高位套現行為。但是,具體問題也要具體分析。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15日,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共計有高管444人,其中171人持有股份共計10.55億股。其中,171位持有股份的高管中,83人承諾其股份自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即2012年10月30日到期解除限售,所持股份共計7.52億股,占比71%;有2人承諾所持股份鎖定到2010年12月31日,股份為455萬股;86人持有的2.98億股中的25%即7449萬股在2010年10月30日到期可解除限售。其實,高管辭職的原因可能會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是為了套現。
此外,創業板的門檻問題也是一個倍受市場評議的熱門話題。客觀而言,國外一些創業板由于上市門檻太低,導致大量垃圾公司涌入市場,最終導致創業板市場建設不成功。確實,目前創業板門檻比國外高些,但上市門檻較高,說明了中國創業板市場的上市資源很豐富。應該說,目前創業板的門檻還是比較適中、比較恰當的。這是我們借鑒國外經驗教訓與結合中國特點而設計的成果。當然,門檻也并非一成不變的。也許,創業板的推出和發展過程中還會存在其他一些問題,但猶如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一樣,發展是硬道理,創業板也需要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好前進中出現的問題,以此更好地保證和促進未來創業板的健康發展。創業板的發展需要時間。
今年是中國證券市場建立和發展20周年。與當前創業板市場發展相比,20年前中國證券市場所面臨的壓力、曲解不知要比現在大多少倍,如今回望這段歷史,我們才會深切地感受到當初認識的偏狹與稚嫩。對創業板的看法也會如此。
其實,創業板推出和發展的目的就是要鼓勵創新,但創新有時是需要付出成長的代價。因此,我們要客觀、全面和辯證地看待創業板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不能只看局部不看全局,更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例如,我們不能只看到企業家的紙面富貴,更要看到企業家艱苦創業的過程,以及對行業發展乃至對國家的影響。因為,創業板的推出和發展,將有助于我國新興產業和創新企業的成長。納斯達克市場的耀眼光環,曾讓更多的國人期待從中國的創業板市場中也能走出微軟、蘋果、谷歌等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只要未來能從中國創業板市場中走出對推動人類進步而作出貢獻的偉大企業,現在我們就能以更寬容、更平和的心態去容忍財富、寬視不足,去理性地看待前進中出現的問題,一起共同建設好這個市場。
創業板需要發展,創新是靈魂。盡管創業板制度建設比主板市場前進了一步,但推進制度創新仍有著很大空間。比如說,推進退市制度建設,就是要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完善創業板制度建設。還有,適應創業板上市公司比較小、比較新的特點,應當研究推出小額、快速、市場化、便捷的再融資制度。
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客觀和辯證地觀察問題,就可以避免歷史的偏狹。其實,創業板對中國經濟的作用之大,也許10年后才能看清楚,創業板的發展對加快中國經濟轉型、提升國家競爭力意義重大。
回首一年來創業板的推出和發展,可以說,創業板推出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是主要的,出現的問題也是可以克服的。當我們站在新經濟遠方的制高點上去展望一個欣欣向榮的創業板市場,我們恰恰感到了使命和責任之重大,一個充滿活力富于創新精神與中國經濟規模相匹配的高成長的創業板市場必將最終建成。(本報評論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