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輪多晶硅漲價并未完全反映市場真實供需,7月以來的快速上漲未能持續。昨日(10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在9月底觸及80萬元/噸的門檻后,至今尚沒有突破這一價格。
現貨價格節后橫盤
前期表現強勁的江蘇陽光(600220,收盤價6.52元)、樂山電力(600644,收盤價13.89元)等多晶硅概念股昨日(10月19日)再次上漲。
7月以來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呈快速上漲態勢,但進入10月后價格漲勢幾乎停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報價顯示,國內現貨價格在9月26日當周攀升到70萬~77萬元/噸,國慶長假后小幅升至70萬~79萬元/噸。
但是80萬元/噸的價格,成為當前國內現貨越不過去的一道坎。10月12日和10月18日硅業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這兩周現貨主流報價分別為68萬~79萬元/噸、65萬~79萬元/噸。
今年7月國內多晶硅現貨從40.5萬~41.5萬元/噸開始上漲,至9月末不過三個月時間,價格已接近翻番,如此迅猛的漲勢卻在10月份猛然剎車。市場調查公司安泰科分析師謝晨就此表示,這意味著本輪多晶硅現貨漲價已接近尾聲,后市可能會維持在高位,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不大。
謝晨指出,市場應注意到近期國內多晶硅現貨的價格區間拉大這一信號。本次漲價初期,現貨主流報價高低差值在每噸5萬元左右,但最近三周依次為9萬元、11萬元和14萬元,明顯逐漸擴大。謝晨表示,報價區間拉大,顯示業內對后市看法不一。
謝晨稱,近期多晶硅現貨價盤整也有國內多晶硅大廠出手干預的因素,行業廠商其實并不愿意價格漲幅過大,因為這將影響到自身的持續盈利能力。
近期下游需求平淡
東方證券分析師鄒慧也證實了上述情況。鄒慧表示,目前價格水平下,國內多晶硅企業盈利已非常可觀;由于價格進一步上漲可能損害整個光伏行業長遠利益,因此近期國內多晶硅供應企業主動穩定價格。
但是另一些跡象也應當引起投資者注意。海關數據顯示,搶裝效應下,全球光伏市場今年年中起安裝量大大超預期,我國多晶硅進口量在6月份突破此前約3200噸的水平,攀升至3784噸,環比大增約18%;但是7、8月份進口量分別為3682噸和3773噸,重新回到相對平穩態勢。
謝晨告訴記者,國內多晶硅廠商反饋近期下游采購情況不及年初火爆,需求一般;現階段主要是在執行今年上半年就已接下的訂單,最近一段時間新增訂單并不多。
業內堅持此前觀點,由于大部分多晶硅企業產能都被長單鎖定,合約價相對平穩,并未出現如現貨那樣的暴漲,因此供應散貨市場的企業受益較大。此外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認為,目前已有電池片廠商調低12月之后的產品售價,預計受歐洲上網補貼削減帶來的下游產品需求減少,中長期看會逐步傳導到上游多晶硅產業,并造成降價壓力。業內人士認為,7月以來,多晶硅概念股加權平均漲幅超過60%,目前估值已超過50倍市盈率,后市應謹慎操作。
每經記者 胡玉慧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