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驅動
保薦人對發行人“只薦不保”,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保薦人和發行人利益的高度一致。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將企業推上市之后,保薦人能夠獲得的經濟利益大致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承銷收入,這是保薦人和發行人利益的第一重捆綁;二是“保薦+直投”收入,多是券商直投公司“突擊入股”獲取上市后的股權增值,這兩塊是保薦機構的利益所在;三是直接簽字的保薦代表人自身的利益訴求。
由于保薦機構的承銷收入與發行人的融資額度緊密掛鉤,發行人融資額越多,則保薦機構從中提取的承銷費用就越高。因此,將企業保薦上市再賣個好價錢是二者共同的利益。
保薦人和發行人的另一重經濟利益捆綁在于券商直投業務。創業板開閘之后,“保薦+直投”成了券商直投業務的主要模式。借此模式,國信證券已經聯手全資子公司國信弘盛,將長盈精密、鋼研高納、陽普醫療、三川水表和金龍機電5家公司推上創業板,直投業務量居國內券商首位。
據公開信息,國信弘盛對其中4家公司的投資都是以“突擊入股”的方式完成的,且平均入股市盈率不足9倍。以當前創業板平均65倍的市盈率計算,這些投資將平均獲得7倍以上的暴利。
8月11日過會的佳隆股份是國信弘盛“保薦+直投”的第6個項目。國信弘盛以3075萬元獲得佳隆股份500萬股,即使減去轉給社保基金的260萬股,國信弘盛持有的240萬股市值上市后將超過6000萬元。
此前,國信證券原投行四部總經理李紹武“PE腐敗案”經媒體曝光,保薦代表人除了獲取正常的承銷費用的提成收入、簽字費以外,通過曲線持股所保薦上市的公司,獲取高額利潤也得到了證實。在李紹武案中,李通過親屬和設立公司等方式參股萊寶高科、軸研科技和四方達超等三公司的總投入不足143萬元,測算市值卻已經高達320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過20倍。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