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創業板公司招股一周年之際,這些中小企業業績的成長,遠沒有它們當中即將誕生34位可套現的億萬富翁具有眼球吸引力。
辭職套現
從無到有,自首批公司于去年9月21日開始招股以來,創業板經過一年快速成長期。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經有120家企業成功募資掛牌,而它們從A股市場“吸金”總額達到848.53億元。
在首批創業板公司掛牌深交所一周年之際,第一批28家公司在上市前發行的巨量限售股份將于10月30日解禁上市流通。
按照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一般在公司上市36個月后才能出售股份,而其他股東的限售期則多為12個月。在僅僅12個月過去后,以目前的持股數量和股價計算,僅僅是自然人投資者,首批28家公司中就將產生34位解禁股份市值超過1億元的“解禁億萬富翁”。
根據最新股價計算,目前創業板總市值規模最大的樂普醫療,截至9月17日的市值已達227億元,其最大的個人股東——總經理蒲忠杰持有的公司股權,已經價值33.8億元。而首批創業板公司中名聲最響的華誼兄弟,更是批量制造了11位億萬富翁:不僅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忠軍、王忠磊兄弟股權市值合計超過30億元,就連馮小剛、張紀中等參股該公司的知名導演,手中即將解禁的股權市值也將過億。
雖然上述這34位與億萬富翁距離最近的股東并不一定選擇馬上套現離開,但有部分創業板公司高管已經迫不及待地通過辭職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準備套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離開自己奮斗多年的公司的創業板高管超過40位。有業內專家認為,為了規避“上市公司高管每年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能超過自身持有數量的25%”的限制,可能有高管希望用“以退為進”的方法準備套現。
散戶質疑
對此,不少散戶質疑:“高價發行的股票到底在上市當天被誰買去?”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市的創業板股票在上市首日的平均換手率達到71.3%,而41.4%的首日漲幅成為投資者熱衷炒作的注腳。雖然曾經有過短暫的“上市即破發”經歷,但在趙錫軍看來,不了解公司基本面但盲目跟風的投資者,成為創業板公司高價發行的買單者。
在狂躁的背后,創業板公司的實際業績卻給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剛剛發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中報顯示,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中,雖然有21家公司的中期業績同比增長,但7家公司業績的下降已將創業板光環摘下,其中寶德股份業績更是驟降八成。
盡管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公司超募資金并未發揮充分作用的情況下,一年時間仍然不足以看出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但在首批創業板公司中并未發現未來經濟潛在亮點,依然讓人有些失望。在失望之后,如果創業板公司股東大量減持公司股份,在“畢其功于一役”地上市后,恐怕未來公司的發展和投資者的信心,都將為創業板的短線造富長期買單。(新華社記者 楊毅沉)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