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一只證券信托產品因為連續2個月規模不到3000萬而被迫清盤。據悉,該產品存續期間并未出現過大的虧損,單位凈值不曾低于0.9元,財產凈值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客戶的贖回。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獲悉,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一只證券信托產品因為連續2個月規模不到3000萬而清盤,這種因規模不足而清盤的情況近年極為少見。業內人士指出,以信托、私募務實的風格,在規模過小、管理費不足以支撐成本的情況下清盤是正常現象。
規模不夠被迫清盤
公開信息顯示,由國投信托發行、某大型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由于“信托財產凈值連續2個月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于今年7月12日終止并進行清算,清算時該信托單位凈值為1.1394元。資料顯示,該證券信托產品成立于2007年12月24日,初始規模為7700萬元,信托期限為長期,自今年5月11日開始,該信托財產凈值低于3000萬元,并一直低于3000萬元。至7月11日,觸發了《信托合同》中“信托財產凈值低于連續2個月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的終止條款。
該產品管理報告顯示,自2007年底成立,到2008年底該產品份額一只保持在7624.3萬份,并未出現贖回。這期間市場大跌,而2008年12月份該產品凈值還保持在0.9437元,抗跌能力突出。贖回自2009年開始,該年1月就出現了1925.6萬份的凈贖回,到2009年底,該產品信托份額已降至3453.51萬份,資產凈值降到4408.65萬元,同期滬深300上漲超過90%,而該產品凈值上漲不到40%。今年上半年市場的震蕩下跌,客戶繼續贖回,最終導致產品清盤。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該產品存續期間并未出現過大的虧損,單位凈值不曾低于0.9元,財產凈值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客戶的贖回。國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客戶贖回可能是收益已經達到其要求,也可能是資金有別的用途,而且這只產品已有一定年限,客戶贖回產品屬正常現象。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產品合同中作規模下限的要求也是常見的。
盈利才是硬道理
記者發現被采訪人士對私募因規模過小而清盤表現平淡,因其與公募有著本質區別。“信托公司發私募產品比較務實,合同中常有止損線、規模線等各種終止條款,當客戶大量贖回產品規模較小不足以支撐管理成本時,選擇清盤是可以理解的。”一位第三方機構的研究人士做出上述表示。深圳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3000萬是對信托公司與投資顧問來講是一個基本要求,沒有達到這個規模,收入還不夠支出的。該負責人還表示,由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信托產品現在已不多,因為專戶“一對一”、“一對多”的出現,基金公司從事信托投顧業務的動力不足。
相對而言,公募對于基金清盤、成立則相當敏感,無論是規模過小而清盤還是首募規模太小不能成立,都是“大新聞”。當募集困難的時候,基金公司會以拉“幫忙資金”以及延期等方式來成立,當遭遇大量贖回導致規模觸及5000萬底線時又可能會通過“幫忙資金”來“撐門面”。
深圳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認為,公募與私募面對清盤的態度不同亦屬正常。公募基金面向的是大眾,陽光私募面向特定客戶群體,投資者的成熟度不同,信披方面公募也較私募嚴格許多,公募基金如果出現清盤對公司聲譽、品牌都會有很大影響,而私募則相對沒什么影響;再者,公募基金的“殼”價值較私募高。
見習記者 劉 明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