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盤面出現了一些讓投資者頗為迷惘糾結的現象:上證綜指放量滯漲,與此同時,深成指創年內新高、中小企業板指數創歷史新高;成飛集成等主題概念股迭創新高,而中國銀行等大盤股股價卻在年內新低附近徘徊;B股市場量價齊升高位橫盤,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六月匯改以來新低。對于這些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現象,市場表現出了擔憂,8月31日和9月1日滬市連續兩日的寬幅震蕩就是此種情緒的群體反應。那么這是否意味著2319點以來的行情即將結束?機構主力詭異的操盤手法是不是暗度陳倉拉高出貨呢?
對此,我們的觀點是:未來市場結構性分化現象將會長期存在,如果八二現象短期過于激化將出現因資金階段性重配而帶來的震蕩風險,但不會改變這一輪上漲行情的趨勢。
風險并未因八二現象而積聚
一直以來崇尚PE,PB等靜態估值指標的投資者認為,處在歷史底部區域的周期性行業大盤股,應存在估值洼地,理應上漲,相反那些持續上漲估值嚴重高估的中小盤個股則存在巨大的泡沫,風險不言而喻。所以,當下八二分化是市場過度投機情緒的體現存在很大的系統性風險,由此推導出指數正在步入高風險區域。
我想這其中存在著本末倒置的理論邏輯,也不符合我國新興加轉軌市場的鮮明特點。當前周期大盤股最大軟肋在于再融資圈錢的節奏及規模快于大于其分紅派息、動態估值因經濟增長轉型及宏觀調控不確定性而受到壓制。市場永遠是正確的,當某種現象持續存在的時候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兩者對比,空有估值優勢虛名的大盤藍籌如何敵得過符合產業政策主導主業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所以,投資者今后應少看上證綜指,多看深成指、上證50、深證100,中小企業板指數等成分指數,才能更好把握市場機會。
別被經濟下滑的擔憂蒙蔽
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二季度凈利潤創出2007年以來單季度凈利潤新高。無論是從營業利潤、凈利潤、ROE等各項指標的同比及環比數據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繼續回升。所以,先不看我國和美國八月份超預期的PMI指數,單看兩國經濟增長構成中消費行業及與消費相關行業的增長潛力,我們有理由相信,不要被經濟下滑的擔憂情緒蒙蔽了超預期業績增長的實質。
B股現象不能用歷史眼光看待
隨著貨幣信貸增速的穩定、流動性調控的周期交替及貿易順差的反彈、外部資金的流入,四季度國內流動性緊縮的狀況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縱向比較,整個四季度流動性將相對寬松。CPI同比漲幅“十一”前有望再創新高,加息預期在10月份后逐步消失。此外,考慮到9月份和10月份,房地產市場推盤量比平時要高出20%-30%,房地產市場屆時會不會劇烈調整的不確定性也會逐步消除,而主板市場繼續保持上半年水準的大規模IPO概率降低,這些都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B股現象也不能用“提前A股見頂”的歷史老眼光看待。在出口強勁復蘇背景下,人民幣匯率重拾升勢指日可待,上海B股的持續放量上漲非傳統意義的利好傳聞導致,實質也是投資需求的集中理性釋放。(胡嘉)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