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高收益”,“虧損的可能性極小”,“卓越的研究投資能力”……三年前,投資人吳軍懷抱著對財富的憧憬,把自家的整整100萬投向一款某券商發行的理財產品。
在對升值的憧憬與期待中,投資人卻發現自己的資產在“悄悄而堅定”地下跌。苦守三年產品到期,百萬投資被攔腰砍掉一半。回頭想來,吳軍才發現,券商、銀行當初銷售時,關于產品的一個個生動的描述好比一張畫餅,近在眼前,卻觸碰不到。
三年縮水近半理財變破財
“一百萬元的投資,三年時間縮水一半,讓人難以接受!”這些天,濟南投資人吳軍(化名)被一種焦慮的情緒困擾著,9月16日,他購買的“上海證券理財1號”就要到期了,等待他的,將是巨額虧損。
日歷倒退到2007年6月,當時狂熱的股市讓人不敢逗留,吳軍把從股市上撤下來的資金存人省城一家銀行。沒多久,銀行客戶經理向他推薦了一個“很好的理財項目”,它就是“上海證券理財1號”集合理財產品。
“當時券商確實有一些新鮮的提法,比如以自有資金參與計劃的5%并承擔有限責任”,還運用種種比較來證明這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產品,加之銀行客戶經理極力推薦,吳軍投下了100萬。
“看來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也是人家不愿吃的。”本想坐等收益,吳軍卻發現產品的凈值不斷下跌,從1元跌到0.9、0.8、0.7、0.6……被套牢后,吳軍沒有選擇提前贖回,而是一直抱著產品苦守。
截至2010年8月31日,該款產品每份的凈值為0.556元,累計下跌44.4%。“100萬,生生縮水了44.4萬!”
產品的存續期三年,現在離大限只剩十幾天了,依照目前情況來看,巨額虧損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了。“產品出現嚴重虧損,說明機構在風險管控上存在問題,不能讓投資人來買單!”吳軍和一些投資人表示要向券商討一個說法。
“先前的種種承諾,好像給人畫了一張餅,好看卻不好吃。”吳軍和一些投資人認為,當初選擇產品時,受到了一些“虛假陳述”的迷惑。
“具有貨幣市場基金、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優點,同時還有更高的收益性”。吳軍說,券商試圖把產品打造成一個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產品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極小”,這是券商行銷產品時的描述,可恰是這“極小的可能性”,給自己帶來了慘重的虧損。
“一款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產品,怎么縮水如此嚴重?”產品出現虧損后,吳軍多次找銀行、券商尋求解釋,然而雙方的回答均不能讓他滿意。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安寧】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