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近期美元與大宗商品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未來美元走勢如何?大宗商品走勢如何?
邵凱:我們要區分美元相對發達國家的走勢和相對新興市場的走勢。相對歐洲等國,美元可能隨著美國領先復蘇而走強。相對亞洲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美元可能會處于一個中期的貶值趨勢。
作為風險資產的大宗商品與股票的相關性極高,與美元走勢反向。原油和工業金屬未來走勢受經濟數據影響和增長預期影響較大,短期可能會維持大幅震蕩。農產品尤其是小麥、白糖等最近出現大幅上漲,未來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后隨著供求的改善有可能會出現修復性下跌。黃金等貴金屬價格向上突破的話則需要二次探底或通脹回歸發生。
由于當前經濟數據疲軟,再加上大宗商品市場喜憂參半,短期內大宗商品整體價格震蕩的現象可能將持續。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大宗商品需求指標總體表現較為積極,但7月份中國隱含的石油需求增長大幅下滑,發達經濟體可觀察到的石油庫存(經季節調整)繼續上升,而且金屬交易所庫存下滑速度已經放緩。
杜海濤:大宗商品的價格取決于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與力度,目前各國都在逐漸退出刺激政策,投資也是有保有壓,短期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會有太大增長,總體上,大宗商品價格應該是一個緩慢攀升的過程。
張國強:金融危機爆發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金磚四國為代表的資源消耗型經濟發展模式導致的,金融危機之后,則是資金避險需求導致了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2009年以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則主要是一系列數量化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的。從后市來看,美國仍會維持弱勢美元的政策,如果歐洲經濟不走出困境的話,美元不可能大幅貶值,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也不可能大漲。
大宗商品近期可能沒有方向,而是在等待中尋找新的方向。大宗商品價格不具備需求大幅增加導致的暴漲。從匯率來看,美元不大可能大跌,人民幣面臨一個去美元化的機會和過程。
證券時報記者:中國的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相對發達國家還不是很成熟,您認為未來中國基金業的固定收益業務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邵凱:未來,基金業固定收益業務發展前景光明。目前地方政府收入模式亟待轉變,此前單一的賣地模式不可持續,而發債是一個重要方向,再加上人民幣國際化首要的就是債券市場的國際化;從需求層面看,養老金、個人存款都對債券有很強的配置需求。因此,基金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引導產品與需求對接。博時固定收益部在固定收益產品的開發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正在準備利率互換產品,設計參與股指期貨的保本基金、抗通脹產品等。
杜海濤:股市流通市值將近20萬億,債券市場的存量也是近20萬億,從投資者結構看,2010年2季度,公募股票類基金資產約20000億規模,公募債券類基金資產規模才800億,老百姓參與債券投資的力度還很小。相對于26萬億的儲蓄,我理解這就是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股指期貨已經平穩運行,未來國債衍生產品也會面世,將大大豐富固定收益的產品結構,值得期待。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