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7月30日上會的山西證券IPO申請卻意外被證監會叫停,是未達上市標準,還是涉嫌違規?近日,記者多次撥打山西證券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坊間對于山西證券IPO“夭折”的原因存在許多猜測。其中,以其業績“軟肋”最遭人質疑。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的信息,2009年度山西證券凈資本為17.44億元,排在第59位。全年的總營業收入為13.69億元,排在第44位。其中,經紀業務凈收入為11.71億元,排在第40位;投行保薦業務凈收入為1.22億元,排在第28位。全年的凈利潤6.13億元,排在第42位。
相比已經過會的興業證券以及此前傳出IPO計劃的國信證券,山西證券的實力確實會遭人白眼。比如,2009年度,國信證券的凈資本排名第九位,為107.18億元,是山西證券的6倍之多。而全年的營業總收入名列第六,83.41億元的收入同樣也是山西證券的6倍以上。其中,國信證券經紀業務的凈收入為62.29億元,排名第五;投行保薦業務凈收入為8.74億元,排名第三。國信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做得不錯,名列第六,去年此業務的凈收入有0.79億元。
根據證監會對證券公司IPO上市有相關規定,“公司上一年度經紀業務、承銷與保薦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主要業務中,應當至少有兩項業務水平位于行業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項業務收入位于行業前十”。
由此來看,業績“軟肋”似乎是此次山西證券IPO“夭折”的主要原因。
“雖然山西證券的業績與興業證券和國信證券存在差距,但綜合來看,仍然處于行業中等以上的水平,如果僅僅是由于業績的因素,山西證券肯定不會貿然送審。”上海某券商投行部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有可能是監管層在券商上市標準方面出現了變化。”
除了業績因素,有媒體報道稱,山西證券在剛剛結束的券商評級中遭遇降級(從BBB級降至B級)、多項訴訟案件纏身和關聯交易,以及在券商服務部升級中進展緩慢等多種負面因素,都有可能影響了山西證券的IPO。(記者 宋璇)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